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广州市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的历史沿革

江高镇历史悠久,据镇志记载,从明代起,朝廷就在江村设

慕德里司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禺北、从化和花县部分地区,距今已400多年,堪称历史古镇。

清朝初期,江高地区就有广州地区著名的集区枣大同墟(后称江村墟)和高塘墟,成为禺北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莲湖礼学和桐风礼学,成为乡村文化教育中心。清朝末年的教育家、外交家周汝钧就是该镇南岗村人,村内还有他简朴的故居和百年牌匾。

近代更有禺北人民英雄抗日的光荣事迹。解放前的江高已是禺北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禺北联乡办事处也设在江村墟。江高镇中心区所在原为清代所建的江村墟和高塘墟,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两墟合并,各取一字,合称为“江高镇”。

解放初期江高镇属番禺县,1958年改属广州市郊区,成立人民公社。

1964年划归花县,1966年复属郊区。

1985年以前,江村地区分设江高镇政府(城镇)和江村区公所(农村)二个行政机关,合为新江高镇政府。

原神山镇1959年8月8日,成立石龙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神山墟。

1984年改称石龙区,设区公所。

1987年1月起,广州市郊区易名白云区,石龙区也改称神山镇。

2004年原江高与原神山两镇合并统称江高镇。

相关参考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于11月将市辖原33个区调整为28个。其中地处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6个区。1950年6月,将城西几个区的农村部分合并为西村区,城郊共设7个区。同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于11月将市辖原33个区调整为28个。其中地处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6个区。1950年6月,将城西几个区的农村部分合并为西村区,城郊共设7个区。同

白云山(Baiyun Shan)的由来

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郊,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面积2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因峰顶常有白云飘绕,故名。

白云山(Baiyun Shan)的由来

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郊,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面积2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因峰顶常有白云飘绕,故名。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历史沿革

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历史沿革

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的历史沿革

沈高镇位于姜堰中北部偏东边境,境驻地丁家舍位于姜堰城区以北约9公里处的姜溱河西岸。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在此牺牲的沈根余、高文生两烈士而命名沈高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民主政权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的历史沿革

沈高镇位于姜堰中北部偏东边境,境驻地丁家舍位于姜堰城区以北约9公里处的姜溱河西岸。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在此牺牲的沈根余、高文生两烈士而命名沈高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民主政权

名胜古迹 广州白云山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白云山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也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  几千年来,白云山几经盛衰,到今天

章贡区水南镇的历史沿革

以大部分辖域位于章江之南而得名。解放前夕属赣县赣州镇、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南镇白云乡、黄金乡部分辖地。1950年分属赣州市白云乡和赣县长塘乡、腊长乡。1952年分属赣州市西外乡、南外乡、白云乡及赣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