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田街道的历史沿革
兴田街道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起,为历代县治所在地。城墙出为土垣,后改为砖城。最后一次重修在清朝末年。现大部分墙基仍在,上面兴建厂房和住宅。除南门(迎薰门)仍保留完整外,东、西两城门均已拆除,北门则仅存内门。原城区范围不大,改筑砖城后,城围长626丈,城内面积0.28平方公里。 明代,县城有8街2巷:县前街,新街,大街,南新街,直街,东街,西街,后街,东巷,西巷。清代,城内有府馆前,南街,北街,东街,县前直街(司前街),新街,西街,后街,草鞋行;城西有关澜门大街,万盛街,镇江街,兴化街等11条街;沿河西岸,明代原为牧马场,清代改建为豆腐街。此外,城内外还有9里13巷,即大巷里,梯云里,雪洞里,崇文里,兴平里,兴仁里,井巷里,居仁里和时辰牌巷,汪屋巷,管屋巷,学前黄屋巷,庙背巷,陈屋巷,罗祠门巷,衙背巷,义仓巷,猪子巷(后建为朱紫街),花子巷(后改为华兴街),许屋巷。王屋巷。
考兴城街道建设,明代以城内为主,清代由于水路交通及工商各业的发展,逐渐向城西及沿河一带发展。
民国以后公路家庭渐形发达,城西北兴田路一带顿成繁盛区域。
民国时期城内有:南街,北街,司前街,大新街,老街,草鞋行及中山路;城西有西门街,万盛街,朱紫街,新丰街,镇江街,河唇街,盐铺街,水巷街,兴化街,华兴街,高兴街,石光街,金带街,高铺街,上华街;城西北有兴田路,宝华路,高华路;河西有河背街,豆腐街,神光路。
1949年城区面积增至1.07平方公里。解放后,城区逐渐扩大,至1985年城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比1949年增加2.23平方公里。 兴城镇向以商业繁荣著称。早在明末清初已成为潮盐转销地。此后,“兴宁小南京”的美誉逐渐传开。抗日战争期间为粤东重镇。解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内外贸易活跃,成为粤东一大商品集散地。 民国18年(1929年)以前,兴城由县政府直接管理。
民国20年开始设立附城镇公所,负责管理城镇行政和社会治安。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附城区人民民主政府。
1950年10月,改称城镇人民政府。
1957年更名为城镇人民委员会。
1959年6月,成立城镇人民公社。
1980年2月复称城镇人民政府。
1985年全镇设办事处9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个,农村办事处5个,1999年全部改为街道办事处。
解放后,镇办工农业各种比较快。
1985年乡镇企业有棉织一厂,针织厂,制线厂,纸箱厂,机电厂,水泥制品厂,化工厂,阀门厂,被服二厂,家具厂,电珠厂,农机一厂,福利厂,停车场等。
兴城镇是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县衙,民国县政府设于此。
民国26年(1937年)至民国38年5月,曾是广东省第六(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解放后,县,市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委,办,局等办事机构均设于兴城镇。 。
相关参考
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
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今仁居镇)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扩大筑城,罢馆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今仁居镇)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扩大筑城,罢馆
广东省梅州市辖县,广东粮食高产区和重要工矿区。位于省境东北部,梅江支流宁江流域,邻接江西省。面积2105平方公里,人口102.18万。县府驻兴城镇。兴宁建置于东晋,为粤东内地历史较长的县,县名意为“兴
广东省梅州市辖县,广东粮食高产区和重要工矿区。位于省境东北部,梅江支流宁江流域,邻接江西省。面积2105平方公里,人口102.18万。县府驻兴城镇。兴宁建置于东晋,为粤东内地历史较长的县,县名意为“兴
属西街堡和西厢堡,民国20年为第一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为第一区的西街乡和黄寨乡。南齐(公元479-502年)始建城乡县址在此。属西街堡和西厢堡,民国20年(1931年)为第一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
属西街堡和西厢堡,民国20年为第一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为第一区的西街乡和黄寨乡。南齐(公元479-502年)始建城乡县址在此。属西街堡和西厢堡,民国20年(1931年)为第一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
广州市荔湾区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一)原荔湾区2000年,荔湾区辖12个街道。总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金花街道49803、岭南街道3
广州市荔湾区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一)原荔湾区2000年,荔湾区辖12个街道。总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金花街道49803、岭南街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