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北郊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历史沿革

尖草坪区旧称为北郊区,1927年太原建市之前大部属阳曲县地,仅下元、移村、西铭以南地属太原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后,又分属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太原市分置内八区、外八区,今区境分属外三、四、五、六、七、八区和阳曲县。

1949年5月27日,太原并内八区、外八区16个区为8个区后,分属第七、第八区和阳曲县地。

1950年2月至8月,太原市并8个区为5个区,分属第五区和阳曲县。

1951年8月,太原市划为7个区,北郊区分属第三和第五区。

1954年4月,第三区更名为新城区,第五区更名为万柏林区。

1957年3月,以新城、万柏林及小店、晋源4个区置郊区,地又属郊区。

1958年7月,划郊区的南堰、和平路、万柏林、白家庄4个街道,成立河西区,区境又分属河西区、郊区。

1970年3月,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分置南郊区、北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

1996年,北郊区辖柴村、上兰、向阳、阳曲4个镇,东社、小井峪、西铭、化客头、王封、马头水、柏板、西墕乡、小返、新城、中涧河11个乡,190个行政村,245个自然村,12个社区。中共北郊区委、北郊区人民政府机关驻柴村镇。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寨、迎新街、古城6个街道,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墕、柴村、马头水、阳曲8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

相关参考

南充市高坪区的历史沿革

南充市高坪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约前五、六千年左右),境内就有先民生息。夏时(约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属《禹贡》梁州。周时(约前1121至前249)为巴国地。秦时,今境内为阆中县地。汉高帝

南充市高坪区的历史沿革

南充市高坪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约前五、六千年左右),境内就有先民生息。夏时(约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属《禹贡》梁州。周时(约前1121至前249)为巴国地。秦时,今境内为阆中县地。汉高帝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历史沿革

河西地区明、清时期分属太原府阳曲、太原两县管辖。民国初废府归冀宁道。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伪太原市公署将辖区西界扩展至白家庄,河西地区始归入太原市。民国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历史沿革

河西地区明、清时期分属太原府阳曲、太原两县管辖。民国初废府归冀宁道。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伪太原市公署将辖区西界扩展至白家庄,河西地区始归入太原市。民国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汾河之东新置太原县,境域属之。唐贞观十一年(673年),太原城实行扩建。天授元年(690年)于太原置北都。太原、晋阳二县又为太原府治所,并称“赤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汾河之东新置太原县,境域属之。唐贞观十一年(673年),太原城实行扩建。天授元年(690年)于太原置北都。太原、晋阳二县又为太原府治所,并称“赤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历史沿革

杏花岭区在1927年太原置市之前属北城区,北城区境属阳曲县地,县署即设在今府西街(旧县前街)北侧。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建市后地属太原市、阳曲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划为16个行政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历史沿革

杏花岭区在1927年太原置市之前属北城区,北城区境属阳曲县地,县署即设在今府西街(旧县前街)北侧。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建市后地属太原市、阳曲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划为16个行政

山西省 太原市迎泽区的历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

山西省 太原市迎泽区的历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