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山西省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历史沿革
灵丘县位置境域
灵丘县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
灵丘县地貌
灵丘地处黄土高原。由85.8%的土石山区、8%的丘陵和6.2%的平川三部分构成,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群山连绵,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高海拔太白巍山主峰2234米,为群峰之冠,最低海拔独峪乡花塔村冉庄河出口处558米。
灵丘县气候
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风沙多;夏季雨量集中,但分布不均匀;秋季凉爽,降雨时多时少,年季变化大;冬季较长,空气干燥,气候寒冷。全县年平均气温7° C,极端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7°C,平均大于5°C的积温3329.5°C,无霜期一般在150天左右,最长为189天,最短为120天,南山地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160天左右,北山、东北山一般为12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32.4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614.6毫米。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北风,风力一般是四到五级。
灵丘县水文
灵丘主要河流有唐河、赵北河、三楼河、下关河、华山河五系长流河。
唐河是灵丘人民的母亲河,流长58公里,流域面积161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天然流量1.16亿立方米,河水基流量为2.41立方米/秒。
相关参考
觉山寺塔,又名普照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南14公里的笔架山西侧。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明、清时期均有修葺。现存砖塔为辽代原构,余皆为明清所建。寺院建筑
觉山寺塔,又名普照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南14公里的笔架山西侧。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明、清时期均有修葺。现存砖塔为辽代原构,余皆为明清所建。寺院建筑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战役遗址在平型关东北5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战役遗址在平型关东北5
曲回寺石像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
曲回寺石像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
灵丘县“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隋属蔚
灵丘县“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隋属蔚
解放初期矿区为大同市人民政府第五区。1950年3月第五区撤销,改为“口泉矿区办事处”。1951年4月改名为“口泉矿区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矿区改称口泉区,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还与城区、郊区
解放初期矿区为大同市人民政府第五区。1950年3月第五区撤销,改为“口泉矿区办事处”。1951年4月改名为“口泉矿区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矿区改称口泉区,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还与城区、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