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自然村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的历史沿革
镇因政府驻地方下村而得名。据方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方姓迁此,原名方庄子。后方姓建一厦屋,人称方厦,久成村名。后谐音成方下。属南乡辛庄、方下保,西乡封邱保。
民国初年称第十区。
1941年属莱芜(北)县方下区、鲁西区。
1945年,两区合并称鲁西区。
1951年改称第四区。
1955年10月复称鲁西区。
1958年3月分为鲁西乡、方下乡,同年10月改称鲁西公社、
方下公社。
1959年2月合并为方下公社,辖方下、李家义、石泉、鲁西、公清5个管理区。
1984年4月改称方下办事处,辖公清、李义、石泉、鲁西乡及方下镇,56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
1985年10月改称方下镇,辖55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
1997年,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59405人,辖5个管理区,方下北街、方下南街、谢家官庄、韩家官庄、贾家官庄、何家官庄、丰登官庄、石泉官庄、龙泉官庄、亓家官庄、雪官庄、抬头、蓝沟崖、李家义、王家义、陈家义、乔家义、沟头、铁牛岭、李封邱、刘封邱、田封邱、徐封邱、孙封邱、梁家庄、蔺家楼、王家岭、鹿家堂、张公清、耿公清、孟公清、何家庄、石家泉、柳行沟、小义河、冶河、沈家岭、土楼、刘家庙、方赵庄、时家方下、王家方下、谷家台子、安家台子、龙口东、龙口西、西五龙口、李家店子、鲁西、石桥子、大辛庄、小辛庄、卢家庄、许小洼、嘶马河5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
2002年,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59198人,辖5个管理区,5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
相关参考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
春秋为牟国、齐嬴邑、平州(汉为梁父)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莱城东10公里处的辛庄镇赵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莱城西北20公里处的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应在莱城西部,遗址大约在嘶马河、
春秋为牟国、齐嬴邑、平州(汉为梁父)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莱城东10公里处的辛庄镇赵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莱城西北20公里处的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应在莱城西部,遗址大约在嘶马河、
街道因办事处驻地张家洼村而得名。据张氏谱记载,明初张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白龙,复迁至此,已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因地势低洼。曾名洼子庄。后改称张家洼。1951年3月大部分属矿山区、港里区,部分属苗山区
街道因办事处驻地张家洼村而得名。据张氏谱记载,明初张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白龙,复迁至此,已有人居住,始建村无考,因地势低洼。曾名洼子庄。后改称张家洼。1951年3月大部分属矿山区、港里区,部分属苗山区
镇因驻地辛庄村而得名。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明正德元年孟耿重修玉皇宫碑曾有记载,玉皇宫起自唐而颓于今。足见始建村在唐朝,因属新建村庄,曾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属东乡鹏山、芦城、铁车保。民国初年称铁车
镇因驻地辛庄村而得名。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明正德元年孟耿重修玉皇宫碑曾有记载,玉皇宫起自唐而颓于今。足见始建村在唐朝,因属新建村庄,曾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属东乡鹏山、芦城、铁车保。民国初年称铁车
山东省新兴工矿城市。位于省境中部,大汶河上游。面积2096.5平方公里,人口111.38万。春秋时期为齐嬴邑及牟国地。 西汉置莱芜县,后因之。1983年撤县设县级市,属泰安市辖。1988年改为省直辖
山东省新兴工矿城市。位于省境中部,大汶河上游。面积2096.5平方公里,人口111.38万。春秋时期为齐嬴邑及牟国地。 西汉置莱芜县,后因之。1983年撤县设县级市,属泰安市辖。1988年改为省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