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驻地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封丘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封丘县的历史沿革
封丘县
汉置封丘县。封丘为“古封父之国”,丘,坟墓也,封丘即封父坟墓的所在地。封父是古代部落联盟酋长炎帝的后裔。一说为汉高帝因封翟母墓而置。后几经废置,隋复置封丘县。
2000年,封丘县辖3个镇、2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19510人,其中: 城关镇 40459 黄陵镇 35855 黄德镇 33117 城关乡 28164 回族乡 5853 王村乡 38191 应举乡 23173 陈固乡 36807 居厢乡 28747 鲁岗乡 35819 司庄乡 25096 陈桥乡 19267 荆宫乡 28325 孙庄乡 23964 娄堤乡 18618 獐鹿市乡 23046 留光乡 44360 油坊乡 27307 曹岗乡 31894 潘店乡 25538 李庄乡 30499 尹岗乡 27672 冯村乡 36255 戚城乡 23198 赵岗乡 28286
2005年,封丘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司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陈桥镇管辖,陈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戚城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赵岗镇管辖,赵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油坊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潘店乡管辖,潘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孙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荆隆宫乡管辖,荆隆宫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獐鹿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应举镇管辖,应举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娄堤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城关乡管辖,城关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丘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镇、黄陵镇、黄德镇、应举镇、赵岗镇、陈桥镇;城关乡、荆乡回族乡、王村乡、陈固乡、居厢乡、荆隆宫乡、鲁岗乡、李庄乡、尹岗乡、潘店乡、留光乡、曹岗乡、冯村乡。
相关参考
封丘县古为豫州,兖州地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炎黄系统的羌族就生活在这里。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羌族姜钜因佐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有功,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
封丘县古为豫州,兖州地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炎黄系统的羌族就生活在这里。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羌族姜钜因佐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有功,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
灵丘县“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隋属蔚
灵丘县“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隋属蔚
内丘县,汉称中丘县。《太平寰宇记》载:“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故名中丘”《顺德府志》载:“蓬山,在城西十五里”)。隋开皇初年,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为内丘县(因“中”与“内”二字义通)。今县境
内丘县,汉称中丘县。《太平寰宇记》载:“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故名中丘”《顺德府志》载:“蓬山,在城西十五里”)。隋开皇初年,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为内丘县(因“中”与“内”二字义通)。今县境
沈丘秦朝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沈丘县原为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辖县,县治在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明初撤并入颍州州治,沈丘县取消。弘治十一
沈丘秦朝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沈丘县原为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辖县,县治在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明初撤并入颍州州治,沈丘县取消。弘治十一
灵丘县位置境域灵丘县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
灵丘县位置境域灵丘县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