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虎牙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宜昌市猇亭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昌市猇亭区的历史沿革
猇亭区内马家溪新古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证明,五千多年前猇亭就有人类活动。猇亭古属夷道县、宜都郡。
南朝时的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猇亭属江北夷道县。至元末,曾分属宜都县、峡州路(宜昌)。猇亭是古老背的古称,亦称兴善坊、虎脑背、古楼背(《中国古今地名辞典》)。
民国时期,猇亭大部分地区属宜都县所辖。
1949年7月,成立宜都县古老背区。
1958年,古老背划属红花套人民公社,江北的古老背设团结管理区及古老背镇。
1975年,撤区并社,成立古老背镇人民公社,直属宜都县辖治。
1982年12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宜都县古老背镇人民公社及所辖云池、下马槽、方家岗、红溪港、古老背、毛家岗、鸡山、七里冲、黄龙寺、长寿山、福善场、杨家湾、石板冲、桃子冲、金岭、桐岭、蔡家畈等17个大队及宜昌县土门人民公社虎牙管理区所辖长江、虎牙滩、磨盘溪、高湖、翟家田、高家店、马鬃岭7个大队划归枝江县管辖。同时,将古老背镇人民公社更名为猇亭镇人民公社,虎牙管理区归属猇亭镇人民公社。
1984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撤销,猇亭镇人民公社更名为枝江县猇亭镇。
1992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市猇亭经济技术开发区。
猇亭区
1994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鄂政函[1994]45号),将枝江县猇亭镇划归宜昌市管辖。
1995年3月,国务院国函[1995]21号文件批准设立宜昌市猇亭区。时年7月,辖区内原古老背、云池、虎牙三个办事处更名为街道办事处。
相关参考
寒亭区的前身是潍县,因潍河而得名。潍县之名称始自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至1983年9月潍县撤销,寒亭区成立,前后达606年。潍县疆域有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夏朝。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治所在下密(现
寒亭区的前身是潍县,因潍河而得名。潍县之名称始自公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至1983年9月潍县撤销,寒亭区成立,前后达606年。潍县疆域有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夏朝。北齐改北海郡为高阳郡,治所在下密(现
龙亭区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
龙亭区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
,此地大兴养蚕,遍植桑树,被人称桑村,沿用至今。1949年10月至1958年3月属滕县三区,辖七个乡。桑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村落,明正统年间,为安乐乡,清初称乾镇集。,此地大兴养蚕,遍植桑树,被人称
,此地大兴养蚕,遍植桑树,被人称桑村,沿用至今。1949年10月至1958年3月属滕县三区,辖七个乡。桑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村落,明正统年间,为安乐乡,清初称乾镇集。,此地大兴养蚕,遍植桑树,被人称
城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于战国未期,东汉时土著人垒墙围城,明初已成规模。因东有小城——崮城,故人称城头,沿用至今。建国初期,城头镇始划城头区,1957年3月撤销,成立城头人民公社。1982年4月成
城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于战国未期,东汉时土著人垒墙围城,明初已成规模。因东有小城——崮城,故人称城头,沿用至今。建国初期,城头镇始划城头区,1957年3月撤销,成立城头人民公社。1982年4月成
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
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