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县西联乡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努力一点,现在想要的以后你都会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铜陵县西联乡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铜陵县西联乡的历史沿革
西联乡境域在清代属近市耆。民国17年(1928年)改耆为保,属北一区。
民国29年(1940年)包括忠信乡、汀洲乡、犁桥乡、石佛乡、民和乡。
1949年8月前属凤心区和汀洲区。
1952年10月改凤心区为犁桥区。
1956年4月并入钟仓区。
1957年12月钟仓乡、和平乡、太平乡从钟仓区析出。
1958年9月因撤县并市划入顺安区。
1959年4月因恢复铜陵县建制和人民公社体制之建立,成立钟仓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和平公社、太平公社从钟仓公社析出。
1973年3月和平公社与马中公社易地命名,并对所属生产大队进行调整。
1983年4月改钟仓公社、和平公社、太平公社为钟仓乡、和平乡、太平乡。2004年5月,钟仓乡、和平乡、太平乡整建制合并,成立西联乡。
2006年全乡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共12301户,人口3.86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是洲圩并存的典型农业乡。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当年价),工业总产值0.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9元。
相关参考
胥坝乡境域在民国29年(1940年)属安平乡、紫胥乡。1949年8月前属沙洲区之安平乡、文沙乡、紫胥乡。1950年4月改沙洲区为文沙区。1952年10月改名胥坝区。1957年2月撤胥坝区成立胥坝乡、安
胥坝乡境域在民国29年(1940年)属安平乡、紫胥乡。1949年8月前属沙洲区之安平乡、文沙乡、紫胥乡。1950年4月改沙洲区为文沙区。1952年10月改名胥坝区。1957年2月撤胥坝区成立胥坝乡、安
夏朝、商朝时期,铜陵地区属扬州。周朝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鄣郡。西汉时期,鄣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夏朝、商朝时期,铜陵地区属扬州。周朝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鄣郡。西汉时期,鄣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狮子山区境,先秦时期,先后属吴国、越国和楚国。秦朝,属彰郡。汉代,为丹阳郡春谷、陵阳两县地。隋唐属南陵县,五代南唐置铜陵县。宋代,属江南道。明朝,为南直隶池州府铜陵县。清代,先后属江南省池州府、安徽省
狮子山区境,先秦时期,先后属吴国、越国和楚国。秦朝,属彰郡。汉代,为丹阳郡春谷、陵阳两县地。隋唐属南陵县,五代南唐置铜陵县。宋代,属江南道。明朝,为南直隶池州府铜陵县。清代,先后属江南省池州府、安徽省
1956年10月,铜陵县横港乡(郊区前身)划归铜官山市领导。1957年2月18日,横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铜港乡改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体制
1956年10月,铜陵县横港乡(郊区前身)划归铜官山市领导。1957年2月18日,横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铜港乡改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体制
1952年,铜陵县城关区设立铜兴乡建制,辖铜官村、兴隆村和复兴村的2个闾。1953年9月,设立铜官山办事处,属铜陵县城关区。1954年3月,撤销铜官山办事处,设立铜官山区。下设5个办事处,析城关区的铜
1952年,铜陵县城关区设立铜兴乡建制,辖铜官村、兴隆村和复兴村的2个闾。1953年9月,设立铜官山办事处,属铜陵县城关区。1954年3月,撤销铜官山办事处,设立铜官山区。下设5个办事处,析城关区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