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社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的历史沿革

据说,孙埠镇最初叫乌沙埂,是临水阳江住着几户渔民的小村落。当时村南住一姓孙的老者,为方便行

人,在住处开了一个店铺,后来人们称这小村落为“孙家铺”。由于孙家铺下面一段河道水深而缓,因此,过往船只、排筏日益增多,孙家铺也就逐渐成了竹木、粮食的集散地。客商又利用舟楫之便,将上海、南京等地的“洋油”、“洋火”、“洋布”等商品带来,促使孙家铺成为宣州以东的日杂、百货批发商业中心,靠水运发展起来的孙家铺就改为孙家埠了。清前期,孙家埠为县军事防务重地。咸丰年间,孙埠为乡辖孙埠团。据光绪十四年县志记载,已有孙埠镇之称,1932年改名永宁镇,1946年称孙埠镇。

解放初,孙埠镇属第六区辖,1950年初属第十三区,1952年7月划乡建镇,将孙埠镇划为桂仕、正兴、长河3个乡,1955年秋后,孙埠镇划为县直属镇,辖5个居委会。

1958年10月,孙埠镇和双桥、正兴、佟公3乡合并成立超美(双桥)人民公社,下辖若干生产大队。

1961年调整公社体制,超美公社分为双桥、孙埠、佟公公社。

1965年8月,设孙埠镇,孙埠公社和孙埠镇并存,1983年,孙埠公社改为孙埠乡,1984年9月,孙埠乡与镇合并称孙埠镇。2001年,区划调整后,原建国乡划为孙埠镇,驻地为孙埠镇正兴大街。全镇面积11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218亩,山场46257亩,属佟公坝灌区平畈地带,镇辖8个村1个社区,331个村民组,15446户,54360人。

相关参考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为西埠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陡沿、高鲁、梅桥、沙桥、张闸、岚龙、新民、西埠、洪魏、汪藕、范桥、三星、茶棚、千坝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埠镇的历史沿革

1949年为西埠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陡沿、高鲁、梅桥、沙桥、张闸、岚龙、新民、西埠、洪魏、汪藕、范桥、三星、茶棚、千坝

安徽省宣州区的历史沿革

宣州区境,春秋时名爰陵,为古越族聚集地。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为丹阳郡治,西部为宣城县地。西晋,属宣城郡。隋初,废宛陵为宣城县,置宣州。唐初置宣州,中期一度改称宣城郡,后又复称宣州。南宋,为

安徽省宣州区的历史沿革

宣州区境,春秋时名爰陵,为古越族聚集地。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为丹阳郡治,西部为宣城县地。西晋,属宣城郡。隋初,废宛陵为宣城县,置宣州。唐初置宣州,中期一度改称宣城郡,后又复称宣州。南宋,为

安徽省宣城的历史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

安徽省宣城的历史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

邓埠镇的历史沿革

邓埠,古时是水运船埠码头,而独有邓氏在此定居、开店、设铺,故名邓家埠。据清同治版《安仁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建公署公饶抚兵壮坐镇之,故名邓埠镇。1958年置邓埠公社,1960年析置邓埠镇,196

邓埠镇的历史沿革

邓埠,古时是水运船埠码头,而独有邓氏在此定居、开店、设铺,故名邓家埠。据清同治版《安仁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建公署公饶抚兵壮坐镇之,故名邓埠镇。1958年置邓埠公社,1960年析置邓埠镇,196

口埠镇的历史沿革

口埠镇辖:孙板村、前演马村、赵铺村、郭集村、北牛家村、耿家里双村、后演马村、崔马村、表家村、尹家村、赵陈村、王园村、张坡、南小王、北大王村、代楼、南王村、小陈村、进潘、辛家村、大宋村、东段村、大陈村、

口埠镇的历史沿革

口埠镇辖:孙板村、前演马村、赵铺村、郭集村、北牛家村、耿家里双村、后演马村、崔马村、表家村、尹家村、赵陈村、王园村、张坡、南小王、北大王村、代楼、南王村、小陈村、进潘、辛家村、大宋村、东段村、大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