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历史沿革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今庐江之地,春秋属舒国,战国属楚,秦属舒邑,汉为舒县。“庐江郡”设于西汉初。“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太平寰宇记》),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庐江县设立以后,隶属和地域多有变化。
庐江县境,春秋时期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
秦朝,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汉代,为舒县,初属淮南国衡山郡,后属衡山国、衡山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废江南庐江郡,分衡山东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舒县属庐江郡。
三国时期,先后分属为吴庐江郡(治皖),魏庐江郡(治阳泉)。
晋代,仍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治阳泉)。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元年(502年),置湘州,改舒县名潜,为庐江郡治。
隋代,开皇元年(581年),罢庐江郡置庐州,迁庐州治于合肥;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庐州为庐江郡,州、郡治移建于合肥,为存旧名,改旧治为庐江县。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
宋代,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
元朝, 县境仍沿旧域。
明代,属庐州府;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贺一龙、马守应由巢县经盛家桥,攻克庐城;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再次攻克庐城。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布政使司庐州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庐江县属安庐滁和道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庐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年(1928年),隶安徽省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庐江县隶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芜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改属五区(驻含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改属三区(专署先后驻立煌、庐江、桐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一区(专署先后驻桐城、太湖、怀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九区(专署驻巢县),12月划庐南砖桥至大凹口一带置桐庐县;民国三十七(1948)8月,割巢湖南岸之庐北地带置湖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和7月,桐庐、湖西两县先后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8年7月,划归六安专区;1965年7月,复设巢湖专区,庐江划归巢湖专区;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相关参考
位于东经117.2°,北纬31.2°,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位于东经117.2°,北纬31.2°,在安徽省合肥市南。隋置庐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庐阳区始建于1949年2月,当时称合肥市第一区、第二区,是合肥市老城区,其文明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正因为庐阳区是合肥市中心区域,故庐阳区建置从属于合肥市建置沿革,庐阳区为合肥市行政区划组成部分。合肥
庐阳区始建于1949年2月,当时称合肥市第一区、第二区,是合肥市老城区,其文明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正因为庐阳区是合肥市中心区域,故庐阳区建置从属于合肥市建置沿革,庐阳区为合肥市行政区划组成部分。合肥
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车站区派出所行政区辖职权转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车站区行使。该区辖境:东以淮南铁路线合肥段为界,西起合肥老城区东城门,南至郊区雷大郢,北至合肥老火车站前刘大郢。东西跨度
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车站区派出所行政区辖职权转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车站区行使。该区辖境:东以淮南铁路线合肥段为界,西起合肥老城区东城门,南至郊区雷大郢,北至合肥老火车站前刘大郢。东西跨度
肥西县古代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194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南乡建立的新县,以位于淝水之西得名。肥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肥西县古代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194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南乡建立的新县,以位于淝水之西得名。肥西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国务院批准了合肥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国务院特区办在合肥召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座谈会。年底,合肥市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国务院批准了合肥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国务院特区办在合肥召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座谈会。年底,合肥市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