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集镇

篇首语: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历史沿革

孙集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过去称此地为“众姓店”。人民革命政权机构自1947年开始相继建立,1949年10月至1958年9月间曾属多区管辖地带。先后设立过属涡阳县张村区下辖的文竹乡,属江集区下辖的李竹桥乡、栗寨子乡,属闫集区下辖的刁楼、杨土楼、纪大洼、孙集乡。在此期间,乡级党的领导机构随之建立。

1958年9月区、乡建制撤消,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孙集现辖区域为张村、张集、江集三公社的部分辖区。直至1962年1月,为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区级建制又重新恢复,同时划小公社,作为区一下辖机构。孙集镇现辖区域属涡阳县闫集区下辖的孙集公社和属江集区下辖的路集公社的部分区域。

1965年5月利辛县建立,张村区、闫集区三区属利辛县管辖。直至1968年4月再次进行机构调整,取消区社建制。孙集镇现辖区域是当时的孙集公

社。

1978年2月,行政区划和机构再度进行调整。孙集区将原孙集、路集、纪王场三个公社调划为孙集、刘营、路集、纪王场四个公社,后又为四个乡。

1992年2月撤区并镇,孙集、刘营两乡为现在的孙集镇。近代名人孙万林即是孙集镇人,其墓在孙集镇西1Km处,当地人称为孙大人墓,孙大人在中日甲午之战中率汉军支援旗兵营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之战中,率军攻打外国使馆驻地东郊民巷,为慈禧出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又率军保护慈禧至陕西境内,因军功,历任河南南阳镇总兵、四川松攀总兵。

相关参考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望疃镇的历史沿革

镇长:金汉钊742——1965年隶属蒙城县望疃集,古镇面积240平方公里,由蒙城县望疃区化给新设利辛县,下辖望疃、中疃、蒋疃、丹凤、芦沟、高皇、周集7个乡。1985——1987年,武钦明任望疃区委书记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望疃镇的历史沿革

镇长:金汉钊742——1965年隶属蒙城县望疃集,古镇面积240平方公里,由蒙城县望疃区化给新设利辛县,下辖望疃、中疃、蒋疃、丹凤、芦沟、高皇、周集7个乡。1985——1987年,武钦明任望疃区委书记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的历史沿革

《安徽地方志》载:文洲,“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属文州。四年,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利辛县别称文洲即源于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的历史沿革

《安徽地方志》载:文洲,“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属文州。四年,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利辛县别称文洲即源于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分属胡子国、州来国地、后属楚地。秦,分属汝阴、下蔡县地。汉,析置城父、山桑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地。三国两晋时期,以汉制。南北朝时期,南宋将城父县并入浚仪、北魏于山桑县地置涡阳县,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分属胡子国、州来国地、后属楚地。秦,分属汝阴、下蔡县地。汉,析置城父、山桑县,遂分属汝阴、下蔡、城父、山桑地。三国两晋时期,以汉制。南北朝时期,南宋将城父县并入浚仪、北魏于山桑县地置涡阳县,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的历史沿革

2005年辖25个村民委员会,175个自然村,370个村民小组,69024口人,其中非农户口2022人。江集民国时期设区,属涡阳县。解放后仍设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称纪伦寨公社;1961年恢复江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江集镇的历史沿革

2005年辖25个村民委员会,175个自然村,370个村民小组,69024口人,其中非农户口2022人。江集民国时期设区,属涡阳县。解放后仍设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称纪伦寨公社;1961年恢复江

安徽省亳州市旧城镇的历史沿革

旧城,以旧有古城遗址为名。旧城,古城邑。据《安徽省利辛县地名录》载:“宋初,越王钱俶孙钱鏐朝觐见宋太祖,归国途中,闻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太祖即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殁。”后人称之为旧城。原为

安徽省亳州市旧城镇的历史沿革

旧城,以旧有古城遗址为名。旧城,古城邑。据《安徽省利辛县地名录》载:“宋初,越王钱俶孙钱鏐朝觐见宋太祖,归国途中,闻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太祖即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殁。”后人称之为旧城。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