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吴县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吴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吴县的历史沿革
孙吴县
孙吴境内最早的民族是满族的前身,周朝时称"肃慎",以后叫"靺鞨",金元明清称"女真",后改"满洲"。汉族人的迁入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年间,沙俄屡侵我东北边陲地区,清政府从吉林、乌喇、宁古塔(宁安),盛京(沈阳)等地调来水师和汉军。以后清政府从吉林到瑷珲设立驿站,又在瑷珲设立官庄。水师汉军、站丁和庄丁内有汉族人充当官兵、站丁和庄丁,以后相继转为民。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从关内外抓来大批劳工。建国后进来大批汉族干部、转业军人、工人、农民,形成了现在的汉蒙、回、壮、朝鲜、满、瑶、土家、哈萨克、达斡尔、俄罗斯和鄂伦春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7%,以满族最多,瑶、俄罗斯和哈萨克族仅有几个人。
孙吴县人口流计最早的记载是1939年(伪康德6年), 据省档案局SP满洲帝国《统计摘要》,孙吴县人口总数8585人。其中满洲人(中国人)6068人,日本人2498人,其他外国人19人。
1941年(伪康德8年),据省档案局《满洲帝国职业人口统计》、《统计速报第一号》所载,孙吴县人口总数为9495人,其中内地人(日本人)2068人,满洲人(中国人)7217人,朝鲜人199人,其他外国人11人。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孙吴县境内有13409人。
1948年为1180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发边陲地区,人口发展很快,1949年人口为12153人。1953 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8807人。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15420人。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为63215人,现在全县人口为104717人(2005年公安统计,含农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人均资源丰富的县份。
相关参考
吴县地区,商末属“勾吴’国。周时,境内先后成为吴、越、楚三诸侯国辖地。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苏州市姑苏区)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设吴县后,
吴县地区,商末属“勾吴’国。周时,境内先后成为吴、越、楚三诸侯国辖地。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苏州市姑苏区)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设吴县后,
孙吴士族政治孙吴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权主要受江东士族影响。这时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孙权在接
孙吴士族政治孙吴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权主要受江东士族影响。这时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孙权在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元代沿袭旧制。明为吴县六镇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元代沿袭旧制。明为吴县六镇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设吴县,渭塘地区属吴县。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吴、长洲两县,渭塘地区属长洲县。渭塘,唐、宋、元、明代称圩泾塘,隶属吴县。明代后期称渭泾塘,隶属长洲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设吴县,渭塘地区属吴县。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吴、长洲两县,渭塘地区属长洲县。渭塘,唐、宋、元、明代称圩泾塘,隶属吴县。明代后期称渭泾塘,隶属长洲县
旌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汉隶泾县。三国时为孙吴所辖,属丹阳郡安吴县(县治在今泾县境内)。晋太康二年(281)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安吴县并入泾县。唐武德三年(62
旌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秦属鄣郡,汉隶泾县。三国时为孙吴所辖,属丹阳郡安吴县(县治在今泾县境内)。晋太康二年(281)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安吴县并入泾县。唐武德三年(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