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运河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历史沿革
河西务位于北运河西岸,始称河西,初为停泊修船的地方,曾有过“河西坞“之称。后因户部在此设立分司,这里成了非常著名的榷税钞关,河西务由此正式得名,一直相沿至今。早在东汉建安九年(204),魏武帝曹操为了统治河北,讨伐乌桓,曾用了三年时间,先开凿了历史上著名的“白沟“,使黄河南北的运河实现贯通。此后又继续向北开凿了平虏渠(沟、渠均为运河的古称),使这条南北运河延伸到了天津静海的独流,从而与海河相接。就在开凿平虏渠的同时,又开凿了一条自幽州(今北京)通向天津的运河,这段运河与平虏渠在泉州县(武清旧称)境内会接,取名泉州渠。至此,经曹操之手初步形成了连接中国南北的大运河水系。当时的沽水(即北运河)虽未纳入主流,但已经与大运河水系相通,为人口聚居和村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河西务的起源应该追溯到这个时期。元朝统一中国后,定都北京(时称大都),政权中心开始北移。当时大都人口已逾40万,军需民用无不仰给江南,所以在定鼎之初,便开始对大运河进行全线疏凿。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采纳督水监郭守敬的题奏,调用夫役250余万,在隋朝大运河的腰部,平地凿渠250余里。此段河道南起济州,北接临清,通过裁弯取直,一下子将原河道缩短700多里,被元世祖命名为“会通河“。至元十三年(1276),郭守敬又提议废永济渠,改行通州至天津的潞河水道,元世祖稍加改动,便颁旨施工。这段河道即现在的北运河。它从香河城西的孙家务取直开沟,经河西务、蒙村、蔡村、杨村,向南仍取笥沟注入天津海河。到至元十七年(1280)完工后,仍称潞河,到在明朝后期才改称北运河。至元二十九年(1292),为使漕粮直接入京,元世祖又采纳郭守敬的建议,兴工开凿通州至大都城里的运粮河。此役耗时一年有余,用工280余万。通过上述三大工程,从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缩减到了3500余里,名符其实的京杭大运河也由此正式定型。
北运河从1280年正式纳入京杭大运河主线,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河西务一跃而成为京畿要塞,漕运咽喉,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一直是官高权重、物极繁华的京东重镇。
河西务起源于汉魏,崛起于元初,鼎盛于清朝中叶。纵观它的每一步发展历程,无不与运河紧紧相连。所以,说运河造就了河西务,运河是母亲河,实在是恰如其分,毫不夸张的。
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运通道,河西务因紧靠运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以后,军需官俸无不仰给江南,河西务便成了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因而,历代朝廷在这里设置的钞关、驿站、武备等各种衙门曾多达十三个,最高官阶为正三品,足见地位之显要,明隆庆六年(1572),河西务始建砖城。此后的数百年间,因其繁华而素有“京东第一镇”和“津门首驿”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河西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又以空前的成就,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镇址迁移到京津公路两侧。这里距北京、天津各60公里,恰居两市正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河西务已经成了一座新兴的小城镇。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全镇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镇级财政收入199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850元,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为此,多年来河西务一直跻身于天津名镇行列。
河西务,起源于汉魏,崛起于元初,鼎盛于清朝中叶,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朝廷执掌,君王瞩目的地方。数百年间,历朝历代均在此设官置府。从而使这个临河小镇逐渐成了漕运咽喉、榷税钞关,水陆驿站所在。论其官高权重,足使上级州县望尘,更非寻常村镇可比。故此,上从国史县志,下至诗文典籍,内中多有对河西务的记述。因其地位显要、市景繁荣,早在明朝即有了“京东第一镇“之称。 为丰富武清历史,发掘运河文化,现集成《河西务说古》一册,收录短文20篇,从不同角度对河西务有关的史料、传闻进行了搜辑整理。此番尝试,一者为积攒素材,着手为编修《河西务镇志》打些基础;二者为引起各方重视,听取各方意见,以求减少修志中的错误;三者为争取时间,配合当前的决策、规划及对外宣传工作,尽快提供一些有用的历史资料。
从地图上看,河西务它座落在津京两地中间,是个小有名气的大镇、古镇。我国著名的人工大运河和津京公路,就是沿着镇子的东西两侧穿行南下。在《醒世恒言》书中,明代宣德年间,曾记录过河西务的故事。在《永庆升平》书里清代年间也记录过河西务张广泰的故事。
相关参考
武清区旧为武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
武清区旧为武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
辽代以前,东马圈镇境内为战事之地,聚落流动很大。辽统和元年(983),耶律隆即位,其母萧太后摄政。为攻宋,在境内沿河及坑洼处开辟牧马草场,设置马房、马圈,派兵丁牧马。后金灭辽,元灭金,马房、马圈等处有
辽代以前,东马圈镇境内为战事之地,聚落流动很大。辽统和元年(983),耶律隆即位,其母萧太后摄政。为攻宋,在境内沿河及坑洼处开辟牧马草场,设置马房、马圈,派兵丁牧马。后金灭辽,元灭金,马房、马圈等处有
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颍州秀才汪昂、梁汤祚携两姓二十四户定居于此,起名汪先生村。正统二年(1437年),汪昂之女茶花与梁家之子订亲,尚未结婚,未婚夫患瘟疫夭亡,茶花主动到梁家靠做针线奉养未婚婆
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颍州秀才汪昂、梁汤祚携两姓二十四户定居于此,起名汪先生村。正统二年(1437年),汪昂之女茶花与梁家之子订亲,尚未结婚,未婚夫患瘟疫夭亡,茶花主动到梁家靠做针线奉养未婚婆
2000年,武清县辖17个镇、17个乡:杨村镇、崔黄口镇、河西务镇、王庆坨镇、城关镇、梅厂镇、大良镇、下伍旗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泗村店镇、东马圈镇、石各庄镇、汊沽港镇、大碱厂镇、黄花店镇、河北屯镇
2000年,武清县辖17个镇、17个乡:杨村镇、崔黄口镇、河西务镇、王庆坨镇、城关镇、梅厂镇、大良镇、下伍旗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泗村店镇、东马圈镇、石各庄镇、汊沽港镇、大碱厂镇、黄花店镇、河北屯镇
位于东经117.0°,北纬39.3°,在天津市西北,北运河畔,西邻河北省。汉置雍奴县;唐改武清县。明初置武清县,县名因境内清水(河)得名。
位于东经117.0°,北纬39.3°,在天津市西北,北运河畔,西邻河北省。汉置雍奴县;唐改武清县。明初置武清县,县名因境内清水(河)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