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四川省
篇首语: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阳。”因治所在长江之北得名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赵相苏嘉为江阳侯国,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治今江阳区)属益州犍为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时,仍置江阳郡。
南朝宋、齐时,置东江阳郡。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武德三年(620年),置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
元朝,属重庆路。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
1950年,泸州市成立,先后隶属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管辖。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消泸州专区,泸州市归宜宾专区管辖。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泸州市市中区,划归省辖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
相关参考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
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时(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34年(1908年)时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民
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时(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34年(1908年)时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民
1951年建立况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6年由泸县划归江阳区。2015年3月,撤销况场镇,设立况场街道办事处
1951年建立况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6年由泸县划归江阳区。2015年3月,撤销况场镇,设立况场街道办事处
1958年由蓝田、忠义、邻玉、前进公社合并建蓝田公社,1962年析出3公社设蓝田镇,1992年前进、忠义2乡并入。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市区5千米。境内有金鸡渡码头、泸州长江公路桥,川云、泸合公路过境。1
1958年由蓝田、忠义、邻玉、前进公社合并建蓝田公社,1962年析出3公社设蓝田镇,1992年前进、忠义2乡并入。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市区5千米。境内有金鸡渡码头、泸州长江公路桥,川云、泸合公路过境。1
新石器时代属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的一部分(前4400-前3300年)。从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在今嘉陵江东河流域、渠江流域一带建立起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分别称为“平周部落”、“奉部落
新石器时代属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的一部分(前4400-前3300年)。从郧阳(今湖北十堰)汉水泗河流域迁徙来的先民在今嘉陵江东河流域、渠江流域一带建立起父系氏族社会部落,分别称为“平周部落”、“奉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