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沐川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四川省
篇首语:学问是心灵的慧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川省沐川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川省沐川县的历史沿革
沐川周为棘地。汉属犍为郡。
为防彝患,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筑城驻兵。置沐源镇。
宋代在此设沐川寨,并驻兵防守。
元、明、清三代都是长官司治所。
元至25年(1288年)置沐川长官司,属马湖路。
废长官司,并入屏山县。
民国五年(1916年),改为沐川镇(1924-1926年屏山县政府迁此)。
民国31年(即1942年)由治局升为沐川县,属嘉州。
1941年建沐川设治县。
1942年正式成立沐川县至今。
1955年又易名为城关镇。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有沐溪河流经境内而更名沐溪镇。
1997年,沐川县面积1401平方千米,人口24.8万,辖7个镇、16个乡:沐溪镇、永福镇、大楠镇、箭板镇、黄丹镇、舟坝镇、利店镇、建和乡、幸福乡、新凡乡、新街乡、富和乡、炭库乡、底堡乡、干剑乡、杨村乡、高笋乡、茨竹乡、海云乡、武圣乡、平乐乡、火谷乡、凤村乡。县政府驻沐溪镇。
2000年,沐川县辖7个镇、16个乡。
2003年3月31日,沐川县撤销新街乡,将所属6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新凡乡;撤销干剑乡,将所属4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底堡乡;撤销火谷乡,将所属5个村的行政区域并入利店镇。
2004年,沐川县辖7个镇(沐溪、黄丹、永福、舟坝、利店、大楠、箭板)、12个乡(建和、富和、炭库、杨村、高笋、茨竹、凤村、幸福、新凡、底堡、武圣、海云。
相关参考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武王姬发元年(前10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武王姬发元年(前10
清代及以前清康熙初置三锅石乡团。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三(锅)乐(安寺)团练公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一部西进途中曾驻扎一个月,打土豪,分田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动
清代及以前清康熙初置三锅石乡团。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三(锅)乐(安寺)团练公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一部西进途中曾驻扎一个月,打土豪,分田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动
金川县因境内大金川得名。大金川因沿坷诸山有金矿得名。藏名“促浸”或“齐浸”均系音译,意为大河之滨。亦称“然旦”,以其古代部落首领房名得名。1950年解放后,仍置靖化县,1953年隶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州,
金川县因境内大金川得名。大金川因沿坷诸山有金矿得名。藏名“促浸”或“齐浸”均系音译,意为大河之滨。亦称“然旦”,以其古代部落首领房名得名。1950年解放后,仍置靖化县,1953年隶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州,
北川羌族自治县建制沿革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此得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入石泉县。北
北川羌族自治县建制沿革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此得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入石泉县。北
位于东经103.9°,北纬28.9°,在四川省南部。唐置沐源镇,因在沐川上源故名。以城东南峰岩耸立,如人沐浴名之。1942年设沐川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28.9°,在四川省南部。唐置沐源镇,因在沐川上源故名。以城东南峰岩耸立,如人沐浴名之。1942年设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