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元年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的历史沿革

旺苍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境内劳动生产,栖居繁衍。

西周时,今旺苍境域,东属巴、西属蜀。

春秋时为蜀国苴侯领地。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巴后,以苴侯国地置葭萌县,国除,置蜀郡,葭萌隶蜀郡。

秦代,隶蜀郡葭萌县;西汉,属益州广汉郡葭萌县,王莽新朝旺苍属庸部就都葭萌县;更始二年(24)公孙述据蜀,旺苍属子同葭萌县;东汉,隶益州广汉郡葭萌县;蜀汉属梓潼郡汉寿县;西晋属梁州梓潼郡晋寿县;成(汉)、前秦,隶属无改;东晋隶晋寿郡晋寿县。

宋武帝永初元年至三年(420—422)间,置宋熙郡并兴乐、嘉昌二县,郡治兴乐县,隶梁州。兴乐县治今县西嘉川镇嘉川坝,隶宋熙郡。嘉昌县,隶宋熙郡,治今县北国华镇国华场。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后,置平周县,治今东河镇冯家坝,隶梁州北巴西郡(治阆中县)。平周县除隶北巴西郡外,并为白水郡属县,是为两属县。

南朝齐,宋熙郡、兴乐县、嘉昌县及平周县仍置。南朝梁,宋熙郡隶黎州,仍领兴乐、嘉昌二县,天监四年(505)至天监七年(508),北朝元魏占据宋熙郡及其属县。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改梁黎州为西益州,同年梁收复宋熙郡。天监八年(509),平周县废。普通六年(525)置木门郡,隶属巴州,领新置伏疆,池川二县。伏疆县,郡治,治今东凡乡木门场。池川县,治今普济镇大(读代)池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宋熙、木门二郡及其属县为武陵王萧纪割据。

西魏废帝二年(553)废嘉昌县。宋熙郡仍置,隶利州,领兴乐一县。恭帝元年(554)改兴乐县为嘉川县。郡县治地仍前,木门郡及伏疆、池川二县仍置,郡县隶属与治地无变。恭帝二年(555)分西晋寿郡置东洛郡,隶利州,分晋寿县置义城县。隶东洛郡,郡县同治今东河镇冯家坝。

北周(557-581),废东洛郡,义城县仍置,隶晋寿郡,治地无变。宋熙郡仍置,隶利州总管府。嘉川县仍置,隶宋熙郡,郡县治地无变。又于今县境复置元寿县,治地不详,隶宋熙郡,旋省。木门郡、伏疆县、池川县仍置,隶属与治地无变。

隋初罢郡置州,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宋熙郡、木门郡及池川县。开皇七年改伏疆县为清化县。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复郡。改利州为义城郡,义城县、嘉川县属义城郡,县治仍前。改巴州为清化郡(治化成县),清化县属清化郡,县治仍旧。恭帝义宁二年(618),改义城县为义清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于清化县木门故地置静州,次年改狄平名地平,静州移治地平县,隶利州都督府,领清化、地平、大牟三县,贞观二年(628)又割利州嘉川县属静州,贞观十七年(643)州废。清化县,静州废后属巴州;大牟县,武德元年析清化县置,治今南江县正直坝场,静州废后隶巴州;地平县,武德元年分清化县置狄平县,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静州废后县隶集州,代宗永泰元年(765)再改名通平县,敬宗宝历元年(825)省入大牟县,文宗后又复置,隶属与治地仍前;嘉川县,仍治今嘉川镇嘉川坝,静州废后还隶利州,代宗永泰元年改属集州。武德七年(624),置南平州,治义清县,隶利州都督府,领义清等三县,贞观二年,南平州废,义清县还隶利州,天宝元年(742)改义清名胤山县,治今东河镇冯家坝。

五代,唐天祐四年(907),王建建蜀国(史称前蜀),至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今旺苍地区先后属前蜀、后唐、后蜀管辖。嘉川、胤山两县仍置,治地无变,两县前属隶昭武军,后唐隶益州,后蜀隶利州,通平县仍置,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隶集州。清化县仍置,治今东凡镇木门场,隶巴州。

两宋,嘉川县仍置,真宗咸平五年(1002)由集州改隶利州益川郡。通平县,宋初仍置,隶集州,太祖乾德五年(967)省入嘉川县。太祖乾德三年(965)改胤山县为平蜀县,神宗熙宁三年(1070)省入嘉川县。清化县、宋初仍置,太祖乾德五年(967)省盘道县(治今南江县入庙乡)入清化县,真宗咸平四年(1001)由巴州改隶集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集州废,省入化成县(治今巴中市巴州镇)设清化镇,镇直隶于县。

元代初,嘉川县仍置,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省嘉川县入绵谷县,绵谷县治今广元市市中区嘉陵镇,隶广元路。

明洪武四年(1371)设广元府,复置嘉川县,治今县西嘉川镇嘉川坝,洪武九年(1376)府降为州,二十二年州降为县,嘉川县省入广元县(见旧《南江县志》和《昝氏族谱》)。

清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攻占四川地区,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旺苍属大西广元县。顺治五年(1648),清军攻克广元,旺苍属清广元县。雍正八年(1730),在百丈关设巡检司,置巡检1员,分理广元县东部各堡社会治安等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清百丈关巡检司,设百丈关分县,治今东河镇百丈村。13年撤分县,改设县佐置,16年撤。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民国22年(1933)6月建置广元县,治旺苍坝,隶川陕省。同年8月广元县改名旺苍县。同年12月,建置英安县,治今英萃场,初名莺舞县,民国23年(1934),因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林英安在莺舞县境内剿匪牺牲,省苏维埃政府令改莺舞县为英安县。

民国23年(1934)4月至民国24年(1935)4月,川陕省移治旺苍坝。

民国24年(1935)4月,红军北上抗日离旺后,旺苍、英安两县撤销。

民国30年(1941)10月7日,国民政府内政部令分广元县东部地区设治,31年(1942)8月1日,旺苍设治局成立。34年(1945)9月1日,撤设治局建置旺苍县,治治城镇,隶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12日旺苍解放,仍置旺苍县,隶剑阁专区,1953年隶绵阳专区(1968年改为绵阳地区),1985年改隶广元市。

相关参考

四川省旺苍县高阳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古代时期曾于此地烧过瓦罐子,故名贯子坝,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清代名为贯子堡。1910年属白水乡会,1942年旺苍设治后属白水乡第二堡,1952年土改结束分乡建镇,成立贯子乡人民政府,属旺苍第二

四川省旺苍县高阳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古代时期曾于此地烧过瓦罐子,故名贯子坝,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清代名为贯子堡。1910年属白水乡会,1942年旺苍设治后属白水乡第二堡,1952年土改结束分乡建镇,成立贯子乡人民政府,属旺苍第二

四川,广元五权镇的历史沿革

五权镇位于旺苍县东北部,距县城57公里,祀五显华光神像,故名五郎庙。清乾隆时,乡人在庙前兴市,以庙名为场名。庙侧有天然石钟悬挂镇石上,明清设堡取名钟岭。1935年广元设四个行政区,五郎属于第三区,19

四川,广元五权镇的历史沿革

五权镇位于旺苍县东北部,距县城57公里,祀五显华光神像,故名五郎庙。清乾隆时,乡人在庙前兴市,以庙名为场名。庙侧有天然石钟悬挂镇石上,明清设堡取名钟岭。1935年广元设四个行政区,五郎属于第三区,19

广元市(GuangyuanShi)

四川盆地北部最大物资中转站和重要工矿区,四川省辖市。位于嘉陵江畔,是四川省通向陕、甘的要隘。历史上有“四川北部门户”和“川北第一重镇”之称。辖1区及旺苍、青川、剑阁、苍溪4县。面积1.63万平方公里,

广元市(GuangyuanShi)

四川盆地北部最大物资中转站和重要工矿区,四川省辖市。位于嘉陵江畔,是四川省通向陕、甘的要隘。历史上有“四川北部门户”和“川北第一重镇”之称。辖1区及旺苍、青川、剑阁、苍溪4县。面积1.63万平方公里,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镇的历史沿革

据《英萃乡志》记载,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英萃设置了大沿堡,宣统二年,设大沿乡会。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政府改设第十团区。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国,建立了关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镇的历史沿革

据《英萃乡志》记载,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英萃设置了大沿堡,宣统二年,设大沿乡会。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政府改设第十团区。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国,建立了关

四川省广元市三江新区的历史沿革

2010年7月,中共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新区的构想;2010年12月6日,广元市宝昭新区建设的第一次会议召开,将新区初步定名为“宝昭新区”;2011年12月1日,广元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广元市三

四川省广元市三江新区的历史沿革

2010年7月,中共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新区的构想;2010年12月6日,广元市宝昭新区建设的第一次会议召开,将新区初步定名为“宝昭新区”;2011年12月1日,广元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广元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