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黄合少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饱带饥粮,晴带雨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呼和浩特黄合少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呼和浩特黄合少镇的历史沿革

“黄合少”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平梁山腿”。

1958年建黄合少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

1996年?,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辖西黄合少、格此老、麻什、南地、西梁、二十家、朱亥、老丈窑、赛音不浪、窑子村、苏计、石人湾、五犋窑、西五十家、东五十家、后窑子、东黄合少、东讨速号、西讨速号、新脑包20个行政村。

原太平庄乡在1958年建太平庄公社,1984年改乡。

1996年?,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保素、太平庄、辛庄子、美岱、添密湾、舍必崖、白塔、黑沙兔、五路、郜独利、圪老板、添密梁、集贤13个行政村。

1999年属赛罕区,辖保素、太平庄、辛庄子、黑沙图、美岱、集贤、添密湾、添密梁、五路、郜独利、圪老板、舍必崖、白塔13个行政村。2006年,撤销太平庄乡,白塔、舍必崖、屹老板、部独利4个村划归巴彦街道,添密梁、添密湾、美岱、集贤、辛庄子、黑沙图、五路、保素、太平庄9个村划归黄合少镇。

相关参考

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文明起源于大窑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在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

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文明起源于大窑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在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历史沿革

舜时,今回民区与呼和浩特其他地区称“并州徼外”,当时为荤粥族所居地。夏、商、周时,今呼和浩特地区或称“并州徼外”、或称“冀州徼外”。从公元前21世纪起,今回民区及呼和浩特其他地区就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历史沿革

舜时,今回民区与呼和浩特其他地区称“并州徼外”,当时为荤粥族所居地。夏、商、周时,今呼和浩特地区或称“并州徼外”、或称“冀州徼外”。从公元前21世纪起,今回民区及呼和浩特其他地区就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的历史沿革

舜时,今新城区与呼和浩特其他地区称“并州缴外”、后又称“冀州缴外”地,当时为荤粥族所在地。夏、商、周时期,主要是“荤鬻(yù)”、“鬼方”、“猃狁”等北方少数民族在此狩猎游牧。春秋战国之际,荤鬻、鬼方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的历史沿革

舜时,今新城区与呼和浩特其他地区称“并州缴外”、后又称“冀州缴外”地,当时为荤粥族所在地。夏、商、周时期,主要是“荤鬻(yù)”、“鬼方”、“猃狁”等北方少数民族在此狩猎游牧。春秋战国之际,荤鬻、鬼方

内蒙古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的历史沿革

和林格尔县名称由来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户人家而得名。和林格尔县建制沿革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秦属云中郡、西汉置定襄郡,北魏时曾建都盛乐。唐朝初年,663年(龙朔三年)迁

内蒙古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的历史沿革

和林格尔县名称由来和林格尔系蒙古语,意为20间房子,因清初新设驿站有20户人家而得名。和林格尔县建制沿革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秦属云中郡、西汉置定襄郡,北魏时曾建都盛乐。唐朝初年,663年(龙朔三年)迁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历史沿革

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隶属绥远特别区。1949年起,先后属萨县专区、集宁专区、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历史沿革

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隶属绥远特别区。1949年起,先后属萨县专区、集宁专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