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川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川市的历史沿革
隋置县。因吴川水在东北,故名。又名吴江。1994年5月2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84号)同意撤销吴川县,设立吴川市。
吴川市辖4个街道、12个镇:梅菉街道、大山江街道、博铺街道、塘尾街道、黄坡镇、中山镇、吴阳镇、板桥镇、振文镇、樟铺镇、长岐镇、浅水镇、罩巴镇、兰石镇、王村港镇、塘zhui镇。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各镇人口: 梅录街道 96519 塘尾街道 27695 大山江街道 20477 博铺街道 13876 海滨街道 34111 浅水镇 27651 长岐镇 66344 覃巴镇 66929 王村港镇 18928 振文镇 84065 樟铺镇 36608 吴阳镇 72103 塘缀镇 64249 板桥镇 35740 黄坡镇 83883 中山镇 43041 兰石镇 3026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
相关参考
吴川名称来源吴川境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曰吴川。(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吴川还包含今坡头区,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吴川境域设治设治前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吴川名称来源吴川境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曰吴川。(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吴川还包含今坡头区,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吴川境域设治设治前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夏、商、周三代,今银川市西夏区属雍州地域,戎、狄诸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此游牧繁息。先秦时期今银川市西夏区为匈奴部落游牧之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全国分为36郡,但今银川市西夏区仍属
夏、商、周三代,今银川市西夏区属雍州地域,戎、狄诸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此游牧繁息。先秦时期今银川市西夏区为匈奴部落游牧之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全国分为36郡,但今银川市西夏区仍属
合川市西魏置合州。宋开宝二年(969年),合州辖石照、汉初、巴川、赤水、铜梁5县。民国2年(1913年),改合州为合川县。以涪汉二水合流而得名。一说因地当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川会合之处故名。1992年
合川市西魏置合州。宋开宝二年(969年),合州辖石照、汉初、巴川、赤水、铜梁5县。民国2年(1913年),改合州为合川县。以涪汉二水合流而得名。一说因地当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川会合之处故名。1992年
利川,古为廪君国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胊忍县地。利川市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
利川,古为廪君国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胊忍县地。利川市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银川市金凤区行政区划,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8月9日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银川市金凤区行政区划,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