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台南市善化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荷兰人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台湾省台南市善化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台湾省台南市善化区的历史沿革

今日善化区所在的地方,原为台湾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目加溜湾社(Bakaloan)的活动领域。162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派人到此地采竹,被族人击退;1635年,荷兰人动用武力,族人不敌,遂以椰子、槟榔等物谢罪。此后,荷兰人开始在此地设置学校、教会,并鼓励汉族移民来此开垦。

后来明郑王朝将此地划归天兴县善化里,并派军队到此屯垦。在清领时期,此地因位在曾文溪河道转弯处内侧,得名“湾里社”;后因汉人逐渐聚集发展出市镇,改称“湾里街”。日据时期于1920年设“善化庄”,由台南州新化郡管辖,后升为“善化街”,并开始有铁路车站的设置。战后改设台南县善化镇至今。

相关参考

台湾省台南市佳里区的历史沿革

改隶台南府。佳里区旧称“萧垅”,为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社名“Saulang”之音译,意为“契约之地”。昔日萧垅社与新港社(今新市)、目加溜湾社(今善化)、麻豆社(今麻豆)共称平埔族四大社。本区在明郑时期

台湾省台南市佳里区的历史沿革

改隶台南府。佳里区旧称“萧垅”,为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社名“Saulang”之音译,意为“契约之地”。昔日萧垅社与新港社(今新市)、目加溜湾社(今善化)、麻豆社(今麻豆)共称平埔族四大社。本区在明郑时期

台湾省台南市新化区的历史沿革

新化旧名大目降,早年原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大目降”为西拉雅语TAVOCAN音译,意为“山林之地”。清朝康熙年间在“台湾县志”即有“大目降庄”之名,嘉庆年间亦出现“大目降街”名称,此间各种碑记,亦有刻

台湾省台南市新化区的历史沿革

新化旧名大目降,早年原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大目降”为西拉雅语TAVOCAN音译,意为“山林之地”。清朝康熙年间在“台湾县志”即有“大目降庄”之名,嘉庆年间亦出现“大目降街”名称,此间各种碑记,亦有刻

台湾省台南市官田区的历史沿革

官田区旧称“官佃”。荷治时期,此地属于“王田”,即政府田地。明郑时期改王田为“官田”,将土地交由文武百官招募佃农屯垦,其中以陈永华一族承佃最多,逐渐形成汉人聚落,故称“官佃”。清领时期此地属“官佃庄”

台湾省台南市官田区的历史沿革

官田区旧称“官佃”。荷治时期,此地属于“王田”,即政府田地。明郑时期改王田为“官田”,将土地交由文武百官招募佃农屯垦,其中以陈永华一族承佃最多,逐渐形成汉人聚落,故称“官佃”。清领时期此地属“官佃庄”

台湾省台南市下营区的历史沿革

考古学者曾在辖区内的右武卫遗址,发现陶罐口、青花瓷和大型巴图,年代可能与乌山头遗址相当,约在西元前800年至前500之间。其中的“大型巴图”亦有学者称为“巴图形石器”、“巴图”或“冠头石斧”,是目前台

台湾省台南市下营区的历史沿革

考古学者曾在辖区内的右武卫遗址,发现陶罐口、青花瓷和大型巴图,年代可能与乌山头遗址相当,约在西元前800年至前500之间。其中的“大型巴图”亦有学者称为“巴图形石器”、“巴图”或“冠头石斧”,是目前台

台湾台南市白河区的历史沿革

白河位于嘉南平原中部,为平原与山区的交集处,地势较后壁、盐水、新营为高,向为各类山产、农产品之集散地,亦是府城台南往北到嘉义的孔道之一。大排竹、马稠后是白河较早形成的聚落。白河市区形成肇因于关子岭山区

台湾台南市白河区的历史沿革

白河位于嘉南平原中部,为平原与山区的交集处,地势较后壁、盐水、新营为高,向为各类山产、农产品之集散地,亦是府城台南往北到嘉义的孔道之一。大排竹、马稠后是白河较早形成的聚落。白河市区形成肇因于关子岭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