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西元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

五代十国 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同安县,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

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5 年)在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台自泉州移驻厦门。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同属于福建省。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岛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1938年5月10日至1945年9月厦门岛沦陷,

同安县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开始,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

1949年9月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

1950年7月,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名为晋江专区。

1958年10月,改隶于厦门市。

1970年8月,再划归晋江地区,1973年9月,归隶厦门市至今。

原属杏林区,位于杏林区中心,区政府所在地,是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杏林街道成立于1978年,1979年置杏东、杏西街道,1984年整合并为杏林街道。

1997年,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文华、纺织、东风、曾营、三秀、杏玻、日东、龙泉、白鹤、杏糖、杏堤11个居委会。

2003年划归集美区。

2004年杏滨街道设立后,从杏林街道划出日升、三秀、杏堤3个社区归杏滨街道管辖,从杏滨街道划出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归杏林街道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杏林街道辖宁宝、纺织、曾营3个社区和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杏林南路33号。

相关参考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县。详见厦门历史沿革相关文章。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县。详见厦门历史沿革相关文章。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

集美镇(JimeiZhen)

福建省厦门市著名文化城镇和风景区,著名侨乡。位于集美半岛顶端杏林海堤与集美海堤交接处,鹰厦铁路线上,海陆交通十分便利。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3万。  1913年新加坡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家乡集

集美镇(JimeiZhen)

福建省厦门市著名文化城镇和风景区,著名侨乡。位于集美半岛顶端杏林海堤与集美海堤交接处,鹰厦铁路线上,海陆交通十分便利。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3万。  1913年新加坡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家乡集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设建安郡(福建)分出闽东、闽西、闽南大部分土地,设立晋安郡,辖8个县,同安县归晋安郡,灌口镇隶属于同安县安仁里,为其15都(统16保),辖今灌口镇的灌口街和双岭、东辉(山兜)、李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设建安郡(福建)分出闽东、闽西、闽南大部分土地,设立晋安郡,辖8个县,同安县归晋安郡,灌口镇隶属于同安县安仁里,为其15都(统16保),辖今灌口镇的灌口街和双岭、东辉(山兜)、李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的历史沿革

自宋起及至1956年8月隶属同安县管辖。1957年5月,将同安县灌口区又将东孚、鼎美等12乡划归厦门市郊区管辖(后称集美区)。1958年,置东孚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12月,撤销东孚乡,设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的历史沿革

自宋起及至1956年8月隶属同安县管辖。1957年5月,将同安县灌口区又将东孚、鼎美等12乡划归厦门市郊区管辖(后称集美区)。1958年,置东孚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12月,撤销东孚乡,设

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的历史沿革

公园街道本得名于辖区内的中山公园;“开元”本得名于思明区的第一条公路,即思明第一路开元路。1950年设公园街公所,1957年改街道。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街道。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

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的历史沿革

公园街道本得名于辖区内的中山公园;“开元”本得名于思明区的第一条公路,即思明第一路开元路。1950年设公园街公所,1957年改街道。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街道。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