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厦门市同安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厦门市同安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东安县(驻地今福建省南安市)置同安县,当年即废。康贞元十九年(803年)析晋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隶属于泉州府。辖区包括今厦 门、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府为清源军(辖今泉州、厦 门、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升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

宋同安县下辖3乡33里,后并为27里,再缩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风、嘉禾(以上属绥德乡)、长兴、从顺、感化、归德(以上属永丰乡)、仁德、安仁、积善(以上属明盛乡)。

元代改里为都,3乡之下统44都。永丰乡下辖原从顺里西界1~5都,原感化里西界6~8都,原归德里西界9~10都,原长兴里东界1~3都,计13都;明盛乡下辖原仁德里西界11~13都,原安仁里西界14~16都,原积善里西界17~20都,计10都;绥德乡下辖原同禾里东界4~7都,原民安里东界8~11都,原翔风里东界12~20都、原嘉禾里西界21~24都,计21都。元代属于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里制,里下辖都。增置在坊里辖县城2隅。全县共划3乡12里2隅44都。洪武二十年为防倭患,尽徙大小嶝岛2都人民于内陆。永乐元年(1403年)从顺里5都并为3都,感化里3都并为1都,长兴里3都并为1都,归德里2都并为1都,县辖3乡12里2隅35都。后都下设图。成化六年(1470年),大、小嶝2都人民奏复其旧。至此,同安县下辖12里2隅37都53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 门,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县 绥德乡 嘉禾里 改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

清代开始,隶属福建兴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 门,永春州、大田县,道台自泉州移驻厦 门。清沿明制。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翔风、民安2里(丙洲除外,划归从顺里)及同禾里的五、六、七都置马巷厅。光绪间行保甲制,改图为保。至

,同安的行政建制层级为:县→乡→里→都→保→甲(每保10甲,每甲10户)。全县共3乡9里21都。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 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4月,划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不久废。

民国元年(1912年),裁马巷厅复归同安县。至民国36年,稳定为13乡镇150保2325甲,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

民国四年,1915年划出 金门岛和附近岛屿设置金门县。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治所泉州),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 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地同安县)。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厦 门、泉州、莆田)。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 厦门岛沦陷, 同安县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进入了福建大陆,攻入厦门, 后金门战役(古宁头战役),金门炮战。详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相关 文章和词条(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划上了句号)。

1949年9月 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泉 州,管辖泉州、莆田、厦门。

1950年7月 改属福建省泉州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

1953年11月 划出同安县集美乡到厦门市郊。

1958年10月 从晋江专区划出改隶于厦 门。

1970年8月 再划归晋江地区。

1973年9月 归隶厦门市。

1949年后县以下建制历经区、乡、公社、乡镇、镇的变更。

1996年12月 全县辖19镇、场(不含良种场),共18个居委会213个村委会。辖域面积由解放初的1481平方公里缩小为1078.55平方公里。

1997年05月01日,撤销同安县,设立同安区。

2001年06月08日,调整行政区:一、撤销大同镇,设立大同街道,将洪塘镇所辖康浔村、下溪头村、东宅村3个行政村划归大同街道。二、设立祥平街道。1、将大同镇所辖陆丰社区、西溪社区2个居委会和过溪村、祥桥村2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2、将新民镇所辖杜桥村、西洪塘村、西湖村、凤岗村、溪声村5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3、将西柯镇所辖瑶头村、卿朴村、阳翟村三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祥平街道辖陆丰、西溪、祥平3个居委会和过溪、溪声、凤岗、祥桥、杜桥、西洪塘、西湖、阳翟、卿朴、瑶头10个村。

2003年04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镇、新圩镇、马巷镇、内厝镇、大嶝镇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前:同安区面积1048平方千米,人口55万。行政区划调整后,同安区下辖大同街道、祥平街道等2个街道办事处,新民镇、五显镇、洪塘镇、汀溪镇、莲花镇、西柯镇等6个镇以及竹坝开发区、凤南农场、白沙仑农场和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祥平街道。

相关参考

厦门市同安区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东安县置同安县,当年即废。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

厦门市同安区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东安县置同安县,当年即废。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的历史沿革

西柯镇自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置厦门同安县以来,行政区划都隶属同安。宋代以后,主要区域都属永丰乡从顺里,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划为第一区,定名为瑶岗乡,后更名为康乐乡,1959年2月,改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的历史沿革

西柯镇自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置厦门同安县以来,行政区划都隶属同安。宋代以后,主要区域都属永丰乡从顺里,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划为第一区,定名为瑶岗乡,后更名为康乐乡,1959年2月,改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城厢镇,1944年,更名大同镇,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9年,改公社,1980年,更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大同镇。1997年,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4万,2001年06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城厢镇,1944年,更名大同镇,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9年,改公社,1980年,更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大同镇。1997年,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4万,2001年06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的历史沿革

2000年06月08日起,设立祥平街道;1、将大同镇所辖陆丰社区、西溪社区2个居委会和过溪村、祥桥村2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2、将新民镇所辖杜桥村、西洪塘村、西湖村、凤岗村、溪声村5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的历史沿革

2000年06月08日起,设立祥平街道;1、将大同镇所辖陆丰社区、西溪社区2个居委会和过溪村、祥桥村2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2、将新民镇所辖杜桥村、西洪塘村、西湖村、凤岗村、溪声村5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西元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同安县,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唐光启二年(886年),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三年,西元282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县,当年撤销,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五代十国闽国龙启元年(933年),正式置同安县,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唐光启二年(8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