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行政区

篇首语:别在该厚脸皮的年纪里过度在意自尊,别在该努力的年纪怨天尤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东省东莞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东省东莞市的历史沿革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夏朝时,东莞属南交地。

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东莞相传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

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东莞守御千

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和香港),东莞地域随之缩小。清沿明制。

清朝,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莞县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

1959年0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

1963年0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

1985年06月,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1985年0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01月,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相关参考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明代,东莞县的行政区划建制分别称为坊、厢、乡、都、图、村等。县城城内称坊,县城城外称厢,农村称乡。乡辖都,图分属坊、厢、都统辖,图以下还有村、里、甲的建制名称。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东莞县有3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明代,东莞县的行政区划建制分别称为坊、厢、乡、都、图、村等。县城城内称坊,县城城外称厢,农村称乡。乡辖都,图分属坊、厢、都统辖,图以下还有村、里、甲的建制名称。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东莞县有3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的历史沿革

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石排各村,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文顺乡”的第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的历史沿革

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石排各村,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文顺乡”的第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的历史沿革

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里”是最低层的行政单位,按地域分别隶于“坊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的历史沿革

据《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里”是最低层的行政单位,按地域分别隶于“坊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历史沿革

东坑镇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7)始置居。根据陈伯陶《东莞县志》“舆地略叙”,清代东莞县为五属管辖,设捕厅、戌厅、京山司、中堂司、缺口司。东坑镇地属文顺第三都,归京山司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历史沿革

东坑镇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7)始置居。根据陈伯陶《东莞县志》“舆地略叙”,清代东莞县为五属管辖,设捕厅、戌厅、京山司、中堂司、缺口司。东坑镇地属文顺第三都,归京山司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的历史沿革

中堂初名“舂堂”,北宋立村,属于东莞县文顺乡归化里。明洪武年间(1381年)设中堂巡检署。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莞县划分为五个司属:捕厅、戎厅、京山司、缺口司和中堂司,中堂司设巡检一员,驻中堂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的历史沿革

中堂初名“舂堂”,北宋立村,属于东莞县文顺乡归化里。明洪武年间(1381年)设中堂巡检署。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莞县划分为五个司属:捕厅、戎厅、京山司、缺口司和中堂司,中堂司设巡检一员,驻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