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驻地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的历史沿革

夏各庄镇自然村落形成历史悠久,最早形成的村落夏各庄村(夏家屯)始自商代;安固村周代成村,“安固“意为安全稳固,村东南、正南、西南几股洪水,爆发时却从未淹过村庄;马各庄(马家屯)贤王庄(先堂庄)汉代成村;辽金时代南太务村(原称泰务),据传原村址地形像凤凰,古语有“凤落宝地“之说,村民们认为这里建村可永保太平,故取名“泰务“。其余10村建于明清时期。

公元1945年,该镇域属一、二两区所辖;此后,区有撤并,域有变迁,1961年撤管理区,成立张各庄人民公社仍辖全域。

1976年公社驻地从张各庄村迁移至夏各庄村西,1980年更名为夏各庄人民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又改称夏各庄乡。

1996年改乡建镇,镇政府驻现址。

镇政府驻地南部有西周遗址,出土文物有西周陶片、石器、兽骨、青铜残片等。

1983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域中南部有清代御路一条,安固大街为其中一段,传为乾隆皇帝去盘山经由之路,每到夏各庄东南的山脚附近,都要休息“打间“,然后在登山东行,越过老爷岭即可快到达盘山。夏各庄镇杨各庄的汉代墓群等文物古迹。夏各庄的沃土,层层都蕴涵着历史。

在夏各庄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夏各庄人民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改革开放26年来,夏各庄人民正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创着美好的未来。夏各庄素以民风淳朴著称,走进夏各庄,就跌进了热情的海洋,让来者感到格外的温暖。

相关参考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城关公社山东庄管理区,1961年改山东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建镇。1996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山东庄、鱼子山、西沥津、小北关、北屯、大北关、李辛庄、东洼、桥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城关公社山东庄管理区,1961年改山东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建镇。1996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山东庄、鱼子山、西沥津、小北关、北屯、大北关、李辛庄、东洼、桥

北京市平谷区的历史沿革

平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平谷这块土地上,便有人类繁衍生息。马家坟、海子、洙水等1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如双刃刮削器、单刃刮削器、双台面石核等30多件,充分说

北京市平谷区的历史沿革

平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平谷这块土地上,便有人类繁衍生息。马家坟、海子、洙水等1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如双刃刮削器、单刃刮削器、双台面石核等30多件,充分说

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的历史沿革

峪口,又称洳洒口,后又简称洳口。洳河,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所云的“水从北出山”之水,洳洒流经峪口村东。据考证和考古发现,峪口村成村于汉代。峪口村北沿山台地发现大面积汉、唐时期的单室、多室砖拱墓和石拱

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的历史沿革

峪口,又称洳洒口,后又简称洳口。洳河,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所云的“水从北出山”之水,洳洒流经峪口村东。据考证和考古发现,峪口村成村于汉代。峪口村北沿山台地发现大面积汉、唐时期的单室、多室砖拱墓和石拱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的历史沿革

镇罗营镇历史久远。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镇罗营镇上镇村在北魏时为要阳县治,北齐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朵颜部率兵犯边,全部被俘,改称镇虏营。清初改为镇罗营,镇域于1950年由密云县划入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的历史沿革

镇罗营镇历史久远。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镇罗营镇上镇村在北魏时为要阳县治,北齐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朵颜部率兵犯边,全部被俘,改称镇虏营。清初改为镇罗营,镇域于1950年由密云县划入

平谷县(Pinggu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7.1°,北纬40.1°,在北京市东北。秦置平峪县。西汉改平谷县。北魏废。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于大王镇置平谷县,即今平谷县治。平谷县设在四山高耸、中间宽平的谷地中,因而就叫平谷。

平谷县(Pinggu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7.1°,北纬40.1°,在北京市东北。秦置平峪县。西汉改平谷县。北魏废。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于大王镇置平谷县,即今平谷县治。平谷县设在四山高耸、中间宽平的谷地中,因而就叫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