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资中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龙山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内江市资中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江市资中县的历史沿革
汉置资中县。古蜀人称沱江为资水,沿沱江数百里只此一县,居其中部,故称资中。一说因位资江(即沱江)之中为名,相传黄帝以后,此地多以资赐姓,故山川多以“资”名。
北周保定年间(561~565)置盘石县,元末为资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
民国三年(1914年)置资中县。
2015年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资中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5〕26号),同意撤销板栗桠乡,设立板栗桠镇;撤销龙山乡,设立龙山镇。
相关参考
发轮镇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北,与资阳市、仁寿县毗邻。发轮镇人民政府驻四眼桥,距资中县城62公里。海拔高度:352米。集市始建于清朝。1935年建发轮乡,由始建于明朝的法轮寺而名。历经撤并,1958
发轮镇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北,与资阳市、仁寿县毗邻。发轮镇人民政府驻四眼桥,距资中县城62公里。海拔高度:352米。集市始建于清朝。1935年建发轮乡,由始建于明朝的法轮寺而名。历经撤并,1958
内江市市中区设县始于东汉明帝至和帝年间(公元58年至105年),分资中县置汉安县。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置汉安大戌,同年改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讳,改中江县为内江县
内江市市中区设县始于东汉明帝至和帝年间(公元58年至105年),分资中县置汉安县。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置汉安大戌,同年改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讳,改中江县为内江县
东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6-144年),析资中县以南地区置汉安县,隶属益州犍为郡。公元567年,即北周武帝天和二年,改置中江县,属资州。公元581年,即隋文帝开皇元年,改名内江县。元初废县,划入简州
东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6-144年),析资中县以南地区置汉安县,隶属益州犍为郡。公元567年,即北周武帝天和二年,改置中江县,属资州。公元581年,即隋文帝开皇元年,改名内江县。元初废县,划入简州
高石镇的前身是高石场,隶属威远县龙会区。解放前叫高石场,解放后曾叫高石公社、高石乡,自撤区并社后才正式叫威远县高石镇。在很早以前,还没有高石场,威远都还不是一个县。从资州(资中)到荣州(荣县),经过宋
高石镇的前身是高石场,隶属威远县龙会区。解放前叫高石场,解放后曾叫高石公社、高石乡,自撤区并社后才正式叫威远县高石镇。在很早以前,还没有高石场,威远都还不是一个县。从资州(资中)到荣州(荣县),经过宋
资阳,尧为资国地,夏属梁洲,周入雍州为蜀国地,秦灭蜀建郡为蜀郡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在此置资中县,已有2139年的历史。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置资阳县。置县初面积较大,后随内江、资中及威
资阳,尧为资国地,夏属梁洲,周入雍州为蜀国地,秦灭蜀建郡为蜀郡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在此置资中县,已有2139年的历史。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置资阳县。置县初面积较大,后随内江、资中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