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乌拉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的历史沿革

根河所在区域最初见诸史籍的民族为东胡。东胡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

三国、两晋时期,大兴安岭东西皆为鲜卑人的辖区和势力范围。 北朝时期(公元386年至581年),大兴安岭以东分布着乌洛侯等室韦诸部。

隋朝时,在边远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予以管理。根河所在区域为室韦民族领地。

唐时期,在室韦地区设室韦都督府,并任命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为都督。今嫩江流域及大兴安岭内外均纳入唐朝版图。

7~8世纪,大兴安岭以西地区曾先后被突厥人和回纥人占领过,为突厥汗国和回纥东部边地。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岭西地区逐渐成为乌古敌烈及塔塔儿人的驻地,大兴安岭岭东地区成为契丹人的势力范围。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983年改为“契丹”,1066年改为“大辽”。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管辖,大兴安岭岭西归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

金代,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归蒲与路管辖,大兴安岭岭西地区归东北路招讨司所辖。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大兴安岭岭西为其大弟弟拙赤·哈萨尔和二弟合赤温·额勒赤、三弟贴木哥·斡赤斤及德薛禅家族的封地;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后来也逐渐成为贴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今黑山头镇古城遗址即拙赤·哈萨尔故都。

元代初期,呼伦贝尔地区仍为诸王封地。1288年至乃颜、哈丹叛乱平定后,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大兴安岭岭东地区划入中书行省泰宁路、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和黑水府达达路,大兴安岭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 明朝建立后,北元(蒙古汗国)退守蒙古草原,并以察哈尔部为宗主部继续统治蒙古草原,呼伦贝尔为北元东境。1439~1454年,迁徙到呼伦贝尔的为蒙古族阿鲁科尔沁、四子、乌拉特、茂明安四部。大兴安岭东麓为阿鲁科尔沁部牧地,其余三部牧地在大兴安岭以西直至尼布楚的广阔草原上。

十五世纪初,明朝在边境地区设置都司、卫所进行控制。呼伦贝尔地区由奴尔干都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岭东由布尔哈卫、阿伦卫等管辖,岭西由斡难河卫、坚河卫、哈刺孩卫及海刺儿千户所管辖,根河地区为坚河卫管辖。

1616年,后金建立。1630年和1633年,居住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四子、茂明安部先后归服后金。1635年前后,按照后金政权的指令,生活在大兴安岭岭西地区的乌拉特、四子、茂明安三部陆续向西南迁移至乌兰察布草原,阿鲁科尔沁部前往赤峰市。

顺治年间(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世代居住在那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人民被迫迁至黑龙江南岸的嫩江流域居住。为了加强管理,康熙年间,清政府将达斡尔人编为3个“扎兰”,将鄂温克人编为5个“阿巴”,直属清中央政府藩院。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在嫩江西岸?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898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宋云婧笸蜕枇?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28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布特哈总管衙门,设副都统总管。《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确定额尔古纳河东岸属中国,西岸属俄国。

雍正五年(1727年),沿额尔古纳河设置18座卡伦,管理边务和内政。雍正年间设呼伦贝尔副都统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吉拉林设治局,管理境内行政、边务事宜,1912年废。

1920年,设室韦县和奇乾设治局。

1921年,奇乾设治局改奇乾县。

1930年,室韦县府由吉拉林迁至河坞(今苏沁乡)。

1932年12月,“满洲国”民政部将室韦、奇乾二县划归伪兴安北省管辖。

1933年1月1日,“满洲国”取消室韦县和奇乾县,改为办事处。同年7月12日,将原室韦县境划为额尔古纳左翼旗(习称东额旗),旗公署设于奈勒穆图(今三河镇);将原奇乾县境划为额尔古纳右翼旗,旗公署设于吉儒穆图(今奇乾乡)。

1945年8月9日,伪满政权垮台。8月10日,苏联红军进驻三河街并成立了维持会。

1946年,经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批准,成立了额尔古纳左翼旗公署和额尔古纳右翼旗公署。

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派呼伦贝尔工作团进驻三河街。

1948年2月16日,经内蒙古自治政府批准,将额尔古纳左、右翼两旗合并为额尔古纳旗。旗政府设在三河街(今额尔古纳市三河镇)。

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开发,根河镇、好里堡镇、得耳布尔镇、金河镇、牛耳河镇于1955~1959年相继成立,1961年8月以前由喜桂图旗代管。

1961年8月,额尔古纳旗政府迁至根河镇,接收了原喜桂图旗代管的根河、好里堡、得耳布尔、金河、牛耳河5个镇和阿龙山、满归2个地区。

1966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旗,设额尔古纳右旗和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左旗政府设在根河镇。

1969年8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额尔古纳左旗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左旗,设立根河市。

相关参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的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齐齐哈尔城至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设“博尔多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总管,东路布特哈总管衙署驻博尔多站。清宣统二年(191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的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齐齐哈尔城至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设“博尔多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总管,东路布特哈总管衙署驻博尔多站。清宣统二年(191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历史沿革

建华区其地原名“卜奎”(或卜魁)。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黑龙江将军设置茂兴(今肇源县茂兴镇)至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驿站,于此设卜奎站。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于卜奎修筑齐齐哈尔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历史沿革

建华区其地原名“卜奎”(或卜魁)。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黑龙江将军设置茂兴(今肇源县茂兴镇)至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驿站,于此设卜奎站。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于卜奎修筑齐齐哈尔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历史沿革

巴尔虎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铜石并用时代居住在贝加尔湖畔。1732年、1734年到呼伦贝尔戍牧屯边,是呼伦贝尔原住民之一。鄂温克族通古斯部落是从“十月革命”前后从额尔古纳北岸迁入陈巴尔虎旗境内定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历史沿革

巴尔虎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铜石并用时代居住在贝加尔湖畔。1732年、1734年到呼伦贝尔戍牧屯边,是呼伦贝尔原住民之一。鄂温克族通古斯部落是从“十月革命”前后从额尔古纳北岸迁入陈巴尔虎旗境内定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历史沿革

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后又逐渐把它修饰为“奉献”之意。隋唐时期,室韦就成为呼伦贝尔部分部落驻地,唐代曾设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1206年,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儿的领地,黑山头古城就是他们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历史沿革

额尔古纳是蒙古语“捧呈、递献”之意。后又逐渐把它修饰为“奉献”之意。隋唐时期,室韦就成为呼伦贝尔部分部落驻地,唐代曾设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1206年,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儿的领地,黑山头古城就是他们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的历史沿革

牙克石市历史悠久。《盛就通志》称牙克石为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标雅克萨。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先秦,属东胡地。西汉初,匈奴击败东胡,建奴隶制政权,为左贤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的历史沿革

牙克石市历史悠久。《盛就通志》称牙克石为扎敦昂阿,《中国历史地图集》标雅克萨。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先秦,属东胡地。西汉初,匈奴击败东胡,建奴隶制政权,为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