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全椒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椒县的历史沿革

隋大业初置全椒县。据王逸《楚辞注》:“土高曰丘,四堕曰椒”。“山椒,山顶也。”据《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山。”县治在山上,因名全椒。

全椒县

全椒县辖7个镇、10个乡:襄河镇、古河镇、马厂镇、武岗镇、大墅镇、石沛镇、二郎口镇、陈浅乡、十字乡、周岗乡、管坝乡、复兴乡、草庵乡、小集乡、章辉乡、西王乡、程家市乡。

2000年,全椒县辖10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3220人,其中:襄河镇57090人、古河镇19878人、大墅镇13888人、二郎口镇19175人、武岗镇8420人、马厂镇14877人、石沛镇9984人、章辉镇11879人、西王镇7335人、六镇镇13012人、程家市乡10050人、草庵乡9069人、管坝乡7846人、周岗乡3992人、复兴乡5437人、十字乡10472人、陈浅乡10548人、赤镇未批乡10707人、新兴未批乡8587人、石溪未批乡7824人、黄集未批乡6961人、蔡集未批乡6642人、卜集未批乡9171人、东王未批乡7850人、官渡未批乡5447人、中心未批乡6845人、白酒未批乡10654人、南屏未批乡21984人、隆兴未批乡6792人、孤山未批乡3898人、三合未批乡6208人、黄庵未批乡9318人、黄粟树未批乡7192人、八波未批乡10565人、谭墩未批乡6422人、界首未批乡7145人、城东未批乡20056人。

相关参考

全椒县的建置沿革

1.全椒县时期碧云湖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公元79年),

全椒县的建置沿革

1.全椒县时期碧云湖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公元79年),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两汉三国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两汉三国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

全椒县(Quanjiao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8.2°,北纬32.1°,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隋大业初置全椒县。据王逸《楚辞注》:“土高曰丘,四堕曰椒”。“山椒,山顶也。”据《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

全椒县(Quanjiao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8.2°,北纬32.1°,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隋大业初置全椒县。据王逸《楚辞注》:“土高曰丘,四堕曰椒”。“山椒,山顶也。”据《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吴。秦,永宁分属九江郡棠邑、九江郡建阳县地。汉为临淮郡棠邑、九江郡建阳县地。后汉分属徐州广陵郡棠邑,光武帝六年(公元31年)改棠邑属广陵、扬州九江郡全椒县地。魏分属徐州广陵郡棠邑、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吴。秦,永宁分属九江郡棠邑、九江郡建阳县地。汉为临淮郡棠邑、九江郡建阳县地。后汉分属徐州广陵郡棠邑,光武帝六年(公元31年)改棠邑属广陵、扬州九江郡全椒县地。魏分属徐州广陵郡棠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