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平阳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侯马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侯马市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都城迁至新田,称为新绛。传位13世,历时216年。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此设驿站,北接平阳府,直达幽燕,南出铁岭关,通往秦、豫、蜀、楚,为北方最大的驿站之一。因配备马匹多,过往的朝政要员多在此食宿等侯,换乘马匹,故称侯马。

春秋战国时期,侯马称新田,为晋国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汉周勃封绛于此地,置绛县于新田,东汉为绛邑县,属平阳郡。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曲沃县后,历代皆属曲沃县。唐贞观十年(636年)于此置十道府兵,设新田府,元代于公元1375年设驿马站,居官驿丞,后改称侯马。明洪武八年绛州在此地设金台驿,并设驿丞。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设巡司,属平阳府,民国元年废府,属河东道。抗战前的侯马系曲沃阎锡山政府管辖,抗战后,侯马属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岳行署曲沃县。

1947年4月6日解放,1949年2月属晋南区新绛分区。

1950年属临汾专区,1971年属临汾地区行署。

1956年10月国务院决定设侯马市筹备处,1957年12月筹备处暂撤销。

1958年8月曲沃、新绛、汾城三县合并为侯马市,1962年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侯马市下马缓建,1971年7月国务院[1971]国发41号文件批准恢复侯马市,同年8月1日侯马市与曲沃县分署办公至今。

2000年,侯马市总人口225123人,各乡镇人口:路东街道32053路西街道25756浍滨街道34153浍南街道3490侯北街道3732侯马乡45181上马乡23994高村乡17915张村乡21182凤城乡1766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侯马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5个乡,79个居民委员会、81个行政村,总面积274平方千米,总人口2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771.7人/平方千米。

侯马市辖5个街道、3个乡,81个行政村:浍滨街道、路西街道、路东街道、张村街道、上马街道、新田乡、高村乡、凤城乡。

相关参考

义马市的历史沿革

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所辖,渑池县

义马市的历史沿革

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所辖,渑池县

山西侯马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晋国都城自今翼城县境迁至新田(今侯

山西侯马的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晋国都城自今翼城县境迁至新田(今侯

候马市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都城迁至新田,称为新绛。传位13世,历时216年。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此设驿站,北接平阳府,直达幽燕

候马市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都城迁至新田,称为新绛。传位13世,历时216年。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此设驿站,北接平阳府,直达幽燕

侯马市(Houma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11.3°,北纬35.6°,在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同蒲铁路线上。西汉置绛县,东汉为绛邑县。清设巡司。1958年设侯马市,以原侯马镇为名。

侯马市(Houma Shi)的由来

位于东经111.3°,北纬35.6°,在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同蒲铁路线上。西汉置绛县,东汉为绛邑县。清设巡司。1958年设侯马市,以原侯马镇为名。

侯马市(HoumaShi)

山西省临汾地区辖市,晋西南交通枢纽,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同蒲铁路上,往东有铁路支线通往翼城,往西有侯(马)西(安)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贯通省境南北的大同—运城公路和横穿省境东西、连接秦晋的晋城—韩城

侯马市(HoumaShi)

山西省临汾地区辖市,晋西南交通枢纽,新兴工业城市。位于同蒲铁路上,往东有铁路支线通往翼城,往西有侯(马)西(安)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贯通省境南北的大同—运城公路和横穿省境东西、连接秦晋的晋城—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