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文武坝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会昌县文武坝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会昌县文武坝镇的历史沿革
文武坝镇原为文武坝乡,于1997年撤乡设镇。2001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原湘江镇并入文武坝镇成立新的文武坝镇,是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是会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以岗地、丘陵为主,东与富城乡和瑞金拔英乡毗邻,南与麻州镇相接,西与珠兰乡、北与瑞金市和本县庄口镇和西江镇接壤。全镇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34亩,辖27个村,7个居委会,289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户数8310户,有总人口77806人,其中城镇居民43507人,境内居住有汉、畲族等民族。镇人民政府驻留马寨,距离具城1公里。
土地革命时期,文武坝曾是中共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粤赣省军区驻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毛泽东同志在此写下了诗词《清平乐-会昌》
相关参考
建昌县前身叫凌南县,解放后改凌南县为建昌县。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时县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辖,故取其二郡的首字为名。春秋及战国初期,建昌县属于山戎的活动地区,后并入东胡。秦属右北平郡。西汉属幽州刺史部的右
建昌县前身叫凌南县,解放后改凌南县为建昌县。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时县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辖,故取其二郡的首字为名。春秋及战国初期,建昌县属于山戎的活动地区,后并入东胡。秦属右北平郡。西汉属幽州刺史部的右
灵井镇辖区在清代及民国初期属灵井保,西部属兴源保、土城保。1935年属第四区。1942年,东部属灵井镇,西部属泉店镇。1947年属灵泉镇。1948年秋建立人民政府,属许昌县灵井区。新中国成立后属许昌县
灵井镇辖区在清代及民国初期属灵井保,西部属兴源保、土城保。1935年属第四区。1942年,东部属灵井镇,西部属泉店镇。1947年属灵泉镇。1948年秋建立人民政府,属许昌县灵井区。新中国成立后属许昌县
解放初期设直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道观、塘坡、普陀寺、平安、莲台、燕儿、黄泥坳、叶家院、红岩、黄葛林、万佛寺、鹅颈、安福桥
解放初期设直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道观、塘坡、普陀寺、平安、莲台、燕儿、黄泥坳、叶家院、红岩、黄葛林、万佛寺、鹅颈、安福桥
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1956年设娘娘坝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南峪、刘河、钱家坝
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1956年设娘娘坝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南峪、刘河、钱家坝
镜坝名缘于老镜坝圩,老镜坝圩在新镜坝圩西北3里处,朱坊河南岸田坝上。地势低平如镜,故名。清康熙年间方氏从上犹县迁此开基,后钟、李、吴、江、廖、肖姓陆续迁入,遂成圩,名镜坝圩。清乾隆年间李孔安在龙头岭建
镜坝名缘于老镜坝圩,老镜坝圩在新镜坝圩西北3里处,朱坊河南岸田坝上。地势低平如镜,故名。清康熙年间方氏从上犹县迁此开基,后钟、李、吴、江、廖、肖姓陆续迁入,遂成圩,名镜坝圩。清乾隆年间李孔安在龙头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