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全区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历史沿革
据《义门区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群雄逐鹿时代,义门属楚要塞,隶归城父县辖。唐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设真源县。因是东汉梁国人孝子韩伯愈故里,故毫州知州张廷在此建立‘泣杖祠’而得‘伯愈故里’别称。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义门拨属涡阳县治。”义门有先有白龙庙而后才有的义门,白龙庙建于隋朝,毁于清朝同治年间。唐天宝十年建立的真源县,在安禄山叛乱中遭到战火焚烧,真源县衙近剩一仪门。所以后人据此称之为“仪门镇”。义门俗名“庙集”,因为古时此地庙宇林立。到清朝来年为避宣统的名讳而改“仪门”为“宣门”。
民国成立之后,又复称义门。
解放战争结束后,虽然总体面积没有什么变化,但义门区划却几经更改。
1948年设义门区,归涡阳县管辖(此时涡阳县隶属于阜阳地区),全区所辖范围一镇六乡。
1954年则有一镇十三乡,1958年则设一镇四乡,1961年建区划社,1970年撤区建社,1979年建区划社,这是最后一次建区。在这次建区之后,义门区全区呈葫芦形,东西较短,南北较长(东至杨三官庙;西至张营,与毫县隔沟相望;北至王店子,与牌坊相邻;南至小于庄,与标里搭界)。全区共辖五社一镇,其中的镇主要就是今日的义门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的“撤区并乡”行政区划调整行动中,义门镇被划分为独立的建制镇,在行政等级上,只比县级低半级,是涡阳县行政级别最高的镇。同时,随着亳州的建市,义门镇的隶属关系也由
安徽省地区志编纂委员会.义门区志:黄山书社,1983.
相关参考
牌坊镇在涡阳西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东接本县新兴镇,南与涡北街道、义门两镇相邻,西面毗邻谯城区的沙土、观堂两镇,北与河南省永城市的李寨乡接壤。全镇所辖20个村(居)委会,其中4个居委会,178个自
牌坊镇在涡阳西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东接本县新兴镇,南与涡北街道、义门两镇相邻,西面毗邻谯城区的沙土、观堂两镇,北与河南省永城市的李寨乡接壤。全镇所辖20个村(居)委会,其中4个居委会,178个自
铺门镇建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古封阳县,县衙设在天险石城内,辖今广东封开县全部、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今河东村和龙桂村两处古墓群,为战国、东汉时期古墓,其中有南
铺门镇建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古封阳县,县衙设在天险石城内,辖今广东封开县全部、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今河东村和龙桂村两处古墓群,为战国、东汉时期古墓,其中有南
涡阳,最初为南北朝时期郡、县名,北魏置郡,东魏置县。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淮西等地,淮河以北皆归北魏。自此,北魏黄兴元年(公元467年
涡阳,最初为南北朝时期郡、县名,北魏置郡,东魏置县。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率兵南掠,占豫州、淮西等地,淮河以北皆归北魏。自此,北魏黄兴元年(公元467年
实行圩长制,店集为圩。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九年,沿用圩长制,圩下设寨;民国二十年张村设区,店集设大联堡,先归张村区管辖,后又划归江集区管辖;民国二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店集屡经变更,但始终是这一地区
实行圩长制,店集为圩。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九年,沿用圩长制,圩下设寨;民国二十年张村设区,店集设大联堡,先归张村区管辖,后又划归江集区管辖;民国二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店集屡经变更,但始终是这一地区
曹市原名曹家嘴,因傍文河又称曹家口,后改为曹市。历属沔阳县,解放初为沔阳县第十六区。1951年6月划入洪湖县,为第六区。1958年改曹市公社。1961年改曹市区,管理区改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复
曹市原名曹家嘴,因傍文河又称曹家口,后改为曹市。历属沔阳县,解放初为沔阳县第十六区。1951年6月划入洪湖县,为第六区。1958年改曹市公社。1961年改曹市区,管理区改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