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河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河县的历史沿革

五河县沱湖-沱湖

五河县境夏、商属徐州地,周属青州,春秋为鲁国地,战国为鲁、宋、吴三国国境,后属楚国。

秦为蕲、徐两县地,属泗水郡。

西汉置虹县,为虹县地(境内沱湖西岸有旧虹县遗址),属沛郡。东汉为夏丘县,属下邳国。三国时属魏。

东晋在故虹县地置贡城戍。南朝前期属宋、齐、梁等国。北魏复名虹县,又名降城。北周时废。隋为夏丘县,属下邳郡。

唐初为夏丘县属泗州。武德四年(621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属仁州,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634年)移虹治于夏丘故城,废仁州改属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属宿州,大和三年(829年)复属泗州。大和七年(833年)仍属宿州。

北宋为虹县属淮南东路宿州,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五河县,属淮北东路淮安军。

元初属淮安路之临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属淮南路泗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临濠府,六年九月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改属凤阳府。

清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五河改属泗州。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5月隶属于安徽省淮泗道。

民国16年(1927年)4月废道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932年)10月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8月改第六区为第四行政督察区,五河属之。抗日战争时期(1940—1946年)属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泗五灵凤县。

1949年1月15日五河县城解放,30日改泗五灵凤县为五河县,属皖北行署江淮第二行政公署。是年4月改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元月改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又改属宿县专区。

1971年3月改为宿县地区。

1979年2月仍改为宿县专区。

1983年7月1日改属蚌埠市。

相关参考

新河县的历史沿革

新河县新河县在历代凡三变;汉至唐称堂阳县,以地处堂水之阳(河北为阳)为名;后晋更名蒲泽县,以地近漳滏、低湿产蒲而名;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因漳河几经更迭,俗有“新河”

新河县的历史沿革

新河县新河县在历代凡三变;汉至唐称堂阳县,以地处堂水之阳(河北为阳)为名;后晋更名蒲泽县,以地近漳滏、低湿产蒲而名;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因漳河几经更迭,俗有“新河”

通河县的历史沿革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时届沙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仍之;后魏、北齐时期届勿吉地;暗时

通河县的历史沿革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此地早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时届沙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晋仍之;后魏、北齐时期届勿吉地;暗时

精河县的历史沿革

县因精河得名。精,据《西域同文志》,系“准语”,“蒸甑”之意。唐代称石漆河,《西域图志》作晶河。“晶”为蒙古语,意为“清凉”。清代光绪年间改称精河。精河县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古代大

精河县的历史沿革

县因精河得名。精,据《西域同文志》,系“准语”,“蒸甑”之意。唐代称石漆河,《西域图志》作晶河。“晶”为蒙古语,意为“清凉”。清代光绪年间改称精河。精河县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古代大

香河县的历史沿革

香河县历史悠久。据孙小营村窑地发现石斧证明,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生息。商代以前归属,无文字记载。西周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香河县境属燕国。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并六国,建三十

香河县的历史沿革

香河县历史悠久。据孙小营村窑地发现石斧证明,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生息。商代以前归属,无文字记载。西周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香河县境属燕国。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并六国,建三十

柳河县的历史沿革

柳河县城老照片柳河县地域最早为肃慎族居住地。战国时属燕国领地。秦时为辽东所属。汉武帝时为玄菟郡辖地。汉代,扶余族兴起,建立高句丽地方政权,柳河之地为其辖境。唐朝时,隶属于安东都护府。渤海时,一部分属渤

柳河县的历史沿革

柳河县城老照片柳河县地域最早为肃慎族居住地。战国时属燕国领地。秦时为辽东所属。汉武帝时为玄菟郡辖地。汉代,扶余族兴起,建立高句丽地方政权,柳河之地为其辖境。唐朝时,隶属于安东都护府。渤海时,一部分属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