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潭镇的建置沿革

Posted 居民区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潭镇的建置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潭镇的建置沿革

乾潭

乌龙山狮子岩下有一条胥溪流向富春江,急转弯处有一水潭,旱则枯竭,人们呼之乾(gān)潭。后人怕旱,愿此潭永世不枯,改称乾(qián)潭。乾,日月也,恒生不灭。乾潭之名沿用至今。乾潭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祖先在此从事耕织。清雍正六年(1728)设庄立保,民国8年(1919)建乾潭镇,1949年6月设乾潭区,1958年10月建乾潭人民公社,其后公社的体制几经变更,1983年改建乾潭乡,1985年撤乡重设乾潭镇。

1992年4月撤乾潭区,将芝峰乡并入乾潭镇。镇人民政府机关驻地马鞍岭。

2001年10月,将安仁镇并入乾潭镇,10月16日,新乾潭镇正式挂牌,全镇面积220平方千米,辖46个行政村,4个居民区,32905人。2002年,辖46个行政村,4个居民区,32806人。

2005年4月,原下包乡、姚村乡并入乾潭镇。调整后,面积386平方千米,4.5万人,辖71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2007年,将乾潭镇羊毛坞村划归钦堂乡管辖。调整后,乾潭镇辖6个居民区,70个行政村。

相关参考

和县的建置沿革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上村乡的建置沿革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和县的建置沿革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

上村乡的建置沿革

明、清时现境域属永寿乡、玉山乡。民国18年(1929)属第三、第四区,民国24年(1935)以都建乡为二十、二十五都乡。民国33年(1944)为谷岱乡、岭口乡,民国37年(1948)谷岱乡改为大同乡。

寨沙镇的建置沿革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寨沙镇的建置沿革

寨沙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隋仁寿初(601年)属兴安县地,大业初(605年)属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属治安、宣凤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属理定县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属永福县

迁江镇的建置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的建置沿革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

迁江镇的建置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地。汉时,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代,属临浦县地。晋至隋,属领方县地。唐贞观五年(631),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

七洞乡的建置沿革

七洞乡原名北三、古律。约于清道光十年(1830)更名为七洞。民国30年(1941)与莲山乡(今良塘乡的里望、大英、奇峰等村委会)合并后称莲洞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称七洞乡,隶属迁江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