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县的建制沿革

Posted 都城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漳县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漳县的建制沿革

历史文化

临漳历史悠久,西太平仰韶文化遗址(在习文乡)和回漳仰韶文化遗址(在香菜营乡)证明了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临漳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临漳古时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齐桓公始筑邺城,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临漳”。

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公元204年),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公元580年,隋文帝杨坚下令焚烧邺城, 当时的相州、魏郡、邺县连同邺城百姓南迁。

今临漳西南20公里处的邺城遗址,经过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多年全面系统的钻探、发掘,探明了邺城的城墙、宫殿、护城河、台榭、里坊、街道的位置和尺寸,并试掘了邺南城朱明门遗址、西华门遗址、邺南城北墙及地下城门等。邺城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北城始为齐桓公所筑,曹操将其营建为王都,东西7里,南北5里,外城门7个,城内分南北两区,北为宫殿区,南为里坊。曹操在邺北城西北角城墙上建筑了三个高大的台榭,即铜雀台、金凤台和冰井台,成为曹操和宾客们饮宴赋诗和战备的要地。地表仅存金凤、铜雀二台遗址。邺南城始建于东魏元年(公元535年),南北8里,东西6里,外城门14个,与邺北城共用一道东西城墙。邺南城遗址保存较好,地表下0.5米可见城墙夯土带,城墙保存高度为1—2.5米。

临漳县

曹魏邺城建筑中轴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街道作棋盘格式,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对隋唐长安城、宋代汴梁城、明清北京城,乃至日本平城京都(今奈良县)的建筑格局均有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在中外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临漳古时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易名临漳,因地临漳河而得名。西依太行,北临漳水,为齐鲁达西北、中原通幽燕必经之地,素有“三国故地”“天下之腰膂、河北之襟喉”之美称。

东汉末为冀州牧驻地,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雄踞邺城,营建王都,筑铜雀三台,创建安文风。曹丕自此而代汉称帝,邺为曹魏政权“五都”之一。

邺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春秋时齐桓公纳管仲之谏始筑,战国时属魏、西门豹为邺令投巫治水。鬼谷授徒、窃符救赵、曹冲称象、文姬归汉等历史故事均出自临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李白)等名诗佳句至今传诵。

邺城都城建筑前承秦汉后启隋唐,中轴对称、棋盘格局、功能分区明显、单一宫城制,开都城规划之先河、为古代都城建筑之典范。其规划设计思想和布局特点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影响。邺城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十六处大遗址之一。

临漳县

临漳县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并跨入邯郸市城区卫星城行列。因其境内邺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次成为国都,临漳县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临漳城标

临漳古时称邺,自三国曹魏起到隋400余年间,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王朝的都城。公元210年,曹操在邺筑“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特别是铜雀台,达到了中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后赵时期石虎重修铜雀台,加高两丈,于其上建楼五层,楼顶安放一只高一丈五尺的大铜雀,振翅欲飞,铜雀台通高二十七丈,时有白云缠腰,形成了“铜雀飞云”美妙景观。为鼓舞全县人民的斗志,激励全县人民团结奋进,乃在县城西玄武路与曹魏大道交汇口立县标“铜雀飞云”。

县标底座采用砼浇筑,外饰花岗岩,雕塑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以形变夸张向上奋飞的两只圣鸟铜雀为主体,配以伟岸挺拔之中柱,立意“铜雀飞云”。

辖置记载

今临漳一带,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

战国属魏。

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

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

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

西晋属魏郡,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易名临漳,因地临漳河而得名,这是命临漳县为县名之始。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

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

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民国13年废道,直属河南省。

临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撤销平原省,将武安、涉县、临漳三县划归河北省,属河北省邯郸专署。

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置临漳县。

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相关参考

临漳县的历史沿革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战国属魏国。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

临漳县的历史沿革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战国属魏国。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

南漳县的历史沿革

南漳县南漳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以前称思安。春秋时期境内为罗国和庐戎国。秦设伊庐县,汉设中庐、临沮,晋设中庐、上黄。自南北朝到南宋,地域时分时合,县名多次更改。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

南漳县的历史沿革

南漳县南漳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以前称思安。春秋时期境内为罗国和庐戎国。秦设伊庐县,汉设中庐、临沮,晋设中庐、上黄。自南北朝到南宋,地域时分时合,县名多次更改。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