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的建制沿革

Posted 陇西

篇首语: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夏县的建制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夏县的建制沿革

桥寺乡发现的朱家墩遗址和杨家河遗址均属马厂、半山、齐家文化,由此可断,早在五千多年前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临夏县

春秋战国时,县境为羌人住地,受罕

羌侯管辖。罕羌侯建邑(今双城),为县境内最早出现的城市。秦朝设陇西郡后,灭罕羌侯,设枹罕县,县治在罕羌侯邑(今双城)。

西汉建国,沿袭秦朝建制,县治未变,仍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枹罕县改属金城郡。后从枹罕县分置白石县,县治在枹罕县旧址,枹罕县址东移至今新集镇古城村。东汉初年,仍沿西汉制。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枹罕县又归陇西郡管辖。

三国时,陇西郡属秦州,枹罕县属陇西郡。

西晋初仍循魏制,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废枹罕县,立枹罕护军。东晋十六国时期,张轨据凉州,建前凉政权,在河湟地区建立晋兴郡,辖兴晋、枹罕等10县。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张骏二十一年(344年),因州界辽阔,分置河州(今临夏),河州之名自此始。河州辖兴晋、金城、大夏等10郡。兴晋郡辖枹罕县,郡治县治均在枹罕县址(今新集镇古城村),现有遗迹可辩。前凉亡,河州相继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氐、羌等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管,枹罕县仍旧。

东晋孝武帝十年(385年),乞伏国仁建立西秦,今县境为西秦河州枹罕郡大部,中间一度曾为前赵、后赵攻取,实际仍由乞伏氏统治。公元412年,乞伏炽磐由谭郊(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迁都至枹罕,置百官将佐,四处征伐,统6州30郡,西秦政权达到极盛。今新集镇古城村既是西秦国都所在地,又为兴晋郡郡治和枹罕县县治所在地。宋文帝八年(431年),西秦被赫连夏所灭,西秦河州全境为吐谷浑占领。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河州为枹罕镇。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复改为河州,枹罕县仍旧。西魏实行州、郡、县三级建制。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河州统枹罕郡,枹罕郡辖枹罕县,十二年(546年)置凤林县,今县境北部多属凤林县辖地,南部属枹罕县,北周沿之。

临夏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隋炀帝

杨广大业三年(607年)改周为郡,枹罕县属枹罕郡,废凤林县,其地并入枹罕县。

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领枹罕、大夏2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全国分10道,河州属陇右道。贞观七年(633年)于旧凤林县地置乌州,十一年乌州废,置安乡县。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属陇右道,辖枹罕县。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吐蕃攻取陇右。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年)河州为吐蕃占领,吐蕃在河州枹罕设军,属东道元帅府统辖,军有衔史、司台等职。

北宋初,吐蕃王族后裔唃厮啰占据河湟地区,宋真宗赵恒封唃厮唃之孙木征为河州刺史治河州。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年),以断“西夏占有”为名,王韶进兵“收复”河州。河州先后属熙河路、熙河兰会路、熙河兰湟路、熙河兰廓路等。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金国夺取河州地区,设州置县,仍属熙河路。金熙宗完颜皇统二年(1142年)置临洮路辖河州。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4年)废枹罕县,是年复置枹罕县,州治县治均在县境。

蒙古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河州地区为蒙古汗国占领。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四年(1254年)为蒙古巩昌府所辖。完宗五年(1255年)蒙古汗国设吐番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河州,管理蒙藏事宜。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建立,在陕西行省下置河州路,领定羌、宁河、安乡3县(今县境为安乡县属地),均隶属于中央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初,沿袭元代旧制。明太祖朱元障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河州卫,为军政一体制,属西安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置西安行都卫于此,领河州、朵甘(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北、西部)、乌斯藏(今西藏自治区)三卫。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翌年行都指挥使司废,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分卫为左卫、右卫。十二年(1379年)七月改左卫为洮州,升右卫为军民指挥使司。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九年(1473年)复置河州,属陕西省临洮府。

清顺治初年,沿用明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二年(1663年)河州属甘肃省临洮府。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归入兰州府,河州改隶兰州府,州下无属县,今临夏县地直辖于兰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兰州府废。河州改名为导河县,属兰山道,县治在今临夏市郊城关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改定甘肃省部分县名,导河县更名临夏县,临夏县之名自此始,并从导河县析出宁河(今和政)、宁定(今广河)、永靖三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属之。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仍属之。

1949年8月22日临夏县解放,26日临夏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在今临夏市),隶属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6月23日从临夏县中分设临夏市,县治由城区迁往韩集。

1958年12月撤销临夏县建制,临夏、永靖二县并入临夏市。

1961年12月恢复临夏、永靖二县建制,临夏县治又迁韩集。

1973年12月,撤销临夏市建制,并入临夏县,县治迁至城关镇(今临夏市内)。

1983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建制,县市分设,县治再迁至韩集。自此至今,县治在韩集。

相关参考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细水乡的建制沿革

民国24年(1935年)白沙县建立,属第一区细水乡;民国36年(1947年)复设区公所,细水乡建制被撤销;1956年12置细水乡(中乡),隶属白沙县牙叉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升格为大乡,同年10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是“七闽”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

景县的建制沿革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

黟县的建制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黟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

黟县的建制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称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黟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

隰县的建制沿革

隰县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

忠县的建制沿革

忠县在重庆市的位置忠县境域,西周时属巴国地。秦朝,属巴郡。汉代,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南北朝时期,梁大同六年(540年)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