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努力吧,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坝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坝镇的历史沿革

中为坝,故名“中坝”。历来为工商云集之埠、人文荟萃之地,属四川四大“名镇”之一,是川西北的重镇,素有“小成都”之美称。中坝镇,原名双流场。涪江、昌明河从东西两侧流过,又因其形如船,两面临水,是为名。始 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朝。清乾隆年间为原江油县第三甲管区。

民国2年设中坝场团防局,代理行政事务维持地方治安并兼管商务。

民国14年改中坝场为中坝镇。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江油,建立中坝镇苏维埃政府。红军西进转移后中坝镇改设联保办事处。

1949年12月22日江油解放,成立中坝镇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3月改为“第三区人民政府”,辖19保。

1951年5月,江油县人民政府由武都迁中坝,改为城关镇。

1954年改名城关区。

1955年城关 区改为城关镇,下辖10个居委会。

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彰明县的太平场、三合场并入城关镇,下辖10个居委会。

1981年复名为中坝,1985 年金轮乡撤消,合并到中坝镇。

中坝镇位于江油市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通讯、商贸中心。地处涪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北部,东连三合镇,西接太平镇,东距宝成铁路2公里,南距绵阳市41公里,距成都市175公里,北距广元160公里。幅员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平方公里),辖21个社区委员会,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该镇现辖27个 街道居委会,6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万,其中农业人口0.8万,主要为汉族,也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相关参考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的历史沿革

新坝镇因在老堤坝内围新坝造田而得名,距今有300多年历史。1971年原新坝、万太两乡合并为新坝乡,1986年撤乡建镇,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原新坝镇与原联合镇合并为新坝镇。新坝集镇是新坝镇党委、政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的历史沿革

新坝镇因在老堤坝内围新坝造田而得名,距今有300多年历史。1971年原新坝、万太两乡合并为新坝乡,1986年撤乡建镇,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原新坝镇与原联合镇合并为新坝镇。新坝集镇是新坝镇党委、政

会昌县文武坝镇的历史沿革

文武坝镇原为文武坝乡,于1997年撤乡设镇。2001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原湘江镇并入文武坝镇成立新的文武坝镇,是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是会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势东高

会昌县文武坝镇的历史沿革

文武坝镇原为文武坝乡,于1997年撤乡设镇。2001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原湘江镇并入文武坝镇成立新的文武坝镇,是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是会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势东高

三道坝镇的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围地租田,以其长子的名字杨乾德,给属地冠名为乾德堂,建立乾德农场,形成乾德县(今米泉市)雏形,旧址便在今天三道坝镇的三道坝村,以湘乾文化为底蕴的三道坝稻乡文化自此渊源流长。随后

三道坝镇的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围地租田,以其长子的名字杨乾德,给属地冠名为乾德堂,建立乾德农场,形成乾德县(今米泉市)雏形,旧址便在今天三道坝镇的三道坝村,以湘乾文化为底蕴的三道坝稻乡文化自此渊源流长。随后

秦州区娘娘坝镇的历史沿革

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1956年设娘娘坝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南峪、刘河、钱家坝

秦州区娘娘坝镇的历史沿革

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1956年设娘娘坝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南峪、刘河、钱家坝

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的历史沿革

镜坝名缘于老镜坝圩,老镜坝圩在新镜坝圩西北3里处,朱坊河南岸田坝上。地势低平如镜,故名。清康熙年间方氏从上犹县迁此开基,后钟、李、吴、江、廖、肖姓陆续迁入,遂成圩,名镜坝圩。清乾隆年间李孔安在龙头岭建

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的历史沿革

镜坝名缘于老镜坝圩,老镜坝圩在新镜坝圩西北3里处,朱坊河南岸田坝上。地势低平如镜,故名。清康熙年间方氏从上犹县迁此开基,后钟、李、吴、江、廖、肖姓陆续迁入,遂成圩,名镜坝圩。清乾隆年间李孔安在龙头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