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遵义市
篇首语:没有理想,那些所谓的奋斗都是空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遵义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遵义市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公元前8至5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
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相关参考
1992年7月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全省首批成立的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98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市委、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7月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全省首批成立的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98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市委、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1950年析出遵义市,以后市县历经两次合并,1961年市、县分置。石板镇属遵义县。1996年
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1950年析出遵义市,以后市县历经两次合并,1961年市、县分置。石板镇属遵义县。1996年
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1950年析出遵义市,以后市县历经两次合并,1961年市、县分置。山盆镇属遵义县。2000年
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1950年析出遵义市,以后市县历经两次合并,1961年市、县分置。山盆镇属遵义县。2000年
原播州大体在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贞观九年(635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
原播州大体在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意为遵王之义。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唐朝武德、贞观之时,国威大震,“四夷宾服“。贞观九年(635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
春秋战国时期属鄨国,附属于夜郎。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鄨县。直至南北朝时均在境内,先后属犍为郡、牂牁郡、平夷郡、平蛮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置播州,属
春秋战国时期属鄨国,附属于夜郎。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鄨县。直至南北朝时均在境内,先后属犍为郡、牂牁郡、平夷郡、平蛮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置播州,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