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龙州
篇首语: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平武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平武县的历史沿革
今平武县境,周秦时期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析广汉郡北部地域设广汉属国,治地在今甘肃省文县,刚氐道改隶广汉属国。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刚氐道改隶阴平郡。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军事集团为防备曹操军事集团越摩天岭南下,在刚氐道境内设置了军事要塞江由戍,后习称江油关,关址在今县城东南50公里处的南坝镇老街。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政权在刚氐道境内南部分置广武县,同时改刚氐道为刚氐县,治地未变,两县皆隶阴平郡。
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十月,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突袭江由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由此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广武、刚氐二县归于曹魏。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广武、刚氐二县归于西晋。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东吴灭亡,天下归晋,乃更广武县名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一次以“平武”为名建县。“平武”之名,系取“阴平”之“平”与“广武”之“武”组合而成,乃“天下从此太平,永远休兵罢武”之意。
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巴氐李雄建大成国,史称成汉,平武、刚氐二县归于成汉。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成汉灭亡,平武、刚氐二县入于东晋版图。是年,省刚氐县入平武县,仍治今平武县南坝镇,上隶阴平郡,郡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两代,平武县建置未变,隶北阴平郡。其时,北阴平郡与所辖阴平县同于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西魏趁南梁内乱,遣大将军尉迟炯伐蜀,蜀地尽入西魏版图。西魏占领蜀地后,复置龙州,并将其治地由阴平(今江油市小溪坝镇)迁徙到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江油、静龙、马盘、建阳四郡,江油、平武、阴平、马盘、秦兴五县直隶于龙州。开皇十三年(598年),改秦兴县为方维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龙州为平武郡,仍治今平武县南坝镇。时阴平县改隶普安郡,平武郡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武郡为龙门郡,其年又加一西字,称西龙门郡,仍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武德四年(621年),拨出方维县,郡领江油、平武、马盘三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西龙门郡为龙州,又称龙门州,属羁糜州,归茂州管辖,至武则天垂拱年间(685~688年)始为正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平武县入江油县,州领江油、马盘二县。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龙州为江油郡,改马盘县为清川县,郡领江油、清川二县。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赐江油郡为灵应郡,并置龙州都督府。《李龙迁祠记》碑载,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古邑,地带灵山。自梁迄唐,屡蒙显贶。眷兹龙境,礼合褒崇。可升龙州为都督府,赐号灵应郡。”“灵山”即南坝镇之牛心山。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灵应郡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
五代时期,前蜀、后蜀政权承唐旧制,龙州及江油、清川二县建置、治地均无变化。
北宋建立后,仍置龙州,领江油、清川二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改龙州为政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5年),复改政州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6年),南宋朝廷设龙州三寨长官司,授予龙州判官王行俭世袭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司正式产生。王行俭成为境内王姓土司始祖。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州境内发生兵乱,清川县废。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龙州与江油县徙治于雍村(今江油市大康镇)。此后直至明初的130年间,今平武县境内无县级以上政区建置,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南宋朝廷授予龙州知州薛严世袭土知州之职,龙州全境皆成为土司领地。薛严成为境内薛姓土司始祖。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龙州土司归附元朝,今平武县境仍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省江油县入龙州,今平武县境为龙州及龙州三寨长官司管地辖地。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升龙州为龙州宣慰司。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又升为龙州元帅府,并将龙州三寨长官司纳入其中,今平武县境为龙州辖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复改龙州元帅府为龙州宣慰司。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割据政权占据龙州,次年,仍置龙州宣慰司,并复置江油县,州、县同治兴教镇(今江油市武都镇)。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县辖地。大夏开熙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改授龙州等处军民宣抚司。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县与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新设宁武县附郭,与龙安府同治今平武县城龙安镇。万历十九年(1591年),改宁武县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三次以“平武”为名建县。此后,县名及治地至2009年底未变。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龙安府,各土司亦相继归顺清朝。清政府仍设龙安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三县,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和青川守御千户所。顺治十年(1653年),省江油县入平武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青川守御千户所并入平武县。
康熙元年(1662年),复设江油县隶龙安府,仍治今江油市武都镇。
雍正七年(1729年),拨松潘卫隶龙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拨彰明县隶龙安府,改松潘卫为松潘厅。同年,平武县设县丞署于青川(今青川县青溪镇),分管原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松潘厅由散厅升为直隶厅,脱离龙安府管辖范围。
嘉庆七年(1802年),平武县设主簿署于大印,管辖县南平通河流域。
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施废除龙安府,仍设平武县和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隶川西道(治成都,次年更名西川道)。平武县原县丞署辖地改设青川分县(至民国十八年撤销),主簿署辖地则直隶于县。
民国七年(1918年)后,县境进入军阀割据的防区制时期。
民国十三年(1926年),撤销西川道,平武县直隶于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6月,川政统一,平武县归四川省政府设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剑阁县城)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区设署,全县分设三个区:一区区署先驻县城、后迁水晶,二区区署驻煽铁沟,三区区署驻青溪。三土司世袭领地始在名义上纳入平武县管辖范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将三土司世袭领地统一改称“夷地”,实行改土归流,分别建立黄羊、阳地、虎牙三个特编乡,预备在三土司领地内推行保甲制,因土司抵制、番民梗阻而未成,仍实行番官、头人制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四川省政府分出平武县第三区建立青川县。同年,改土司领地三特编乡为乡,隶平武县第一区,三土司名存实亡,当代平武县基本形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7日,平武县解放。
1950年1月,平武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剑阁专区(治今广元市)。当年7月,建立藏族自治委员会,下设黄羊、白熊、虎牙3个大部落,在原土司世袭领地内恢复番官、头人制度。藏族自治委员会辖区以外,分设5个区、19个乡。
1951年9月,改藏族自治委员会为藏族自治区。
1952年12月,剑阁专区更名广元专区。
1953年3月,撤销广元专区,平武县改隶绵阳专区。
1956年2月,划白石乡隶江油县,甘溪、桂溪、都坝、贯岭4乡隶北川县,全县境域格局基本定型。
1956年10月,藏族自治区民主改革完成,在县境内沿袭了755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正式宣告结束,全县行政区划改为4个区,32个乡、1个镇。
1958~1959年,全县人民公社化,后形成6个区,39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68年7月,绵阳专区更名为绵阳地区,平武县改隶绵阳地区。
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全县共辖6个区,39个乡、1个镇。
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建立绵阳市,平武县改隶绵阳市。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6个区,撤销和合并了部分乡,新建了部分镇,改39个乡、1个镇为9个镇、10个乡。
1995年,恢复锁江、徐塘、平南、水观、水田、旧堡等6个乡,全县共辖9个镇、16个乡(其中6个藏族乡)。
1999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武县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
2003年7月,改徐塘、锁江、平南三乡为羌族乡。
2009年底,全县共辖9个镇(其中3个羌族聚居镇)、16个乡(其中6个藏族乡、3个羌族乡),249个村,1486个村民小组,10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59615户,1867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51人,占14.80%。总人口中,男性97451人,女性89321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00。全年人口出生率8.09‰,死亡率6.55‰,人口自然增长率1.54‰,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5.74个千分点。县境内有藏、羌、回等11个少数民族,66144人,占总人口的35.4%。
相关参考
宋代以前,成武县曾分为15个乡,明代成武县编为37里,清代划分为24社23集。中华民国时期,成武县分为5个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成武县分为8个区,1958年,撤区设1镇16乡,后将乡镇改建为10
宋代以前,成武县曾分为15个乡,明代成武县编为37里,清代划分为24社23集。中华民国时期,成武县分为5个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成武县分为8个区,1958年,撤区设1镇16乡,后将乡镇改建为10
临武古属楚地,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县,《水经注》记载:县侧武溪东,因曰临武县。史志记载:“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临武。”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名大武。东汉建武元年(25)
临武古属楚地,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县,《水经注》记载:县侧武溪东,因曰临武县。史志记载:“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临武。”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名大武。东汉建武元年(25)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鹑觚县于浅水塬,隶属北地郡领辖。《周地图记》载: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北上屯边,治驰道,通四域。见塬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觞设奠,乃有鹑鸟飞升觚上,视为灵异,故以鹑觚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鹑觚县于浅水塬,隶属北地郡领辖。《周地图记》载: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北上屯边,治驰道,通四域。见塬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觞设奠,乃有鹑鸟飞升觚上,视为灵异,故以鹑觚
汉朝置楼烦县,魏、西晋属楼烦县,永嘉年废楼烦县。北魏置太平郡,后置广宁郡、神武郡。隋大业四年(608年),置楼烦郡,隋末废。唐于楼烦郡治置宁武军,后废。五代北汉乾佑五年(952年),置宁化军,后废,又
汉朝置楼烦县,魏、西晋属楼烦县,永嘉年废楼烦县。北魏置太平郡,后置广宁郡、神武郡。隋大业四年(608年),置楼烦郡,隋末废。唐于楼烦郡治置宁武军,后废。五代北汉乾佑五年(952年),置宁化军,后废,又
骑马乡乡村田头清嘉庆初置骑马乡团,民国初置骑板团练所,1935年改为骑板观联保,1939年建骑马乡,属平武县第三区,1942年属青川县第一区,1950年属青川县第五区,1958年改乡为公社,1968年
骑马乡乡村田头清嘉庆初置骑马乡团,民国初置骑板团练所,1935年改为骑板观联保,1939年建骑马乡,属平武县第三区,1942年属青川县第一区,1950年属青川县第五区,1958年改乡为公社,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