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行政公署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龙南地属吴。
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冬十月,越灭吴,龙南地属越。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灭越,龙南地属楚。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全国为36郡,龙南地属南壄县,隶九江郡。
前203年(西汉高帝四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前201年(西汉高帝六年),析淮南国置豫章郡,领18县。龙南地属南壄县,隶属豫章郡。
9年(新朝)改豫章郡名九江郡。龙南地属南壄县,隶九江郡。
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改九江郡名豫章郡。龙南地属南野县,隶豫章郡。
195年(献帝兴平二年),析豫章地置庐陵郡。龙南地属南野县,隶庐陵郡。
236年(三国吴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郡地置庐陵南部都尉,析南野县置南安县,县治在今南康。龙南地属南安县,隶庐陵南部都尉。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改庐陵南部都尉名南康郡,改南安县名南康县。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420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国。
483年(齐武帝永明元年),南康国复名南康郡。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605年(炀帝大业元年),虔州复名南康郡。龙南地属南康县,隶南康郡。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复改南康郡为虔州。龙南地属南康县,隶虔州。
682年(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东南地置南安县。龙南地属南安县,隶虔州。
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复改虔州为南康郡,改南安县为信丰县,析信丰县地置百丈,不久升百丈,名百丈镇,不久又改百丈镇称虔南镇。时龙南即虔南镇,地属信丰县,隶南康郡。
758年(肃宗乾元元年),南康郡复名虔州。时龙南即虔南镇,地属信丰县,隶虔州。
918年(后梁贞明四年),吴杨隆演改虔南镇为虔南场。时龙南即虔南场,地属信丰县,隶虔州。
953年(南唐保大十一年),以信丰虔南场置龙南县,隶虔州。据《龙南县志》:因县境北有龙头山,县城在山之南,故名。另据《郡县释名》:以县位居百丈龙潭之南,定名龙南。
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升龙南为中县。
1121年(宣和三年),改龙南县名虔南县。
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又改虔南县为龙南县,隶赣州。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并龙南入信丰县,隶赣州。
1296年(成宗元贞二年),改赣州为路。时龙南地属信丰县,隶赣州路。
1309年(至大二年),复置龙南为县,隶赣州路。
1365年(明太祖吴二年乙巳),常遇春攻赣州,改赣州路为府。龙南县隶赣州府。
1569年(隆庆三年),割龙南县高砂、下历、横江3堡地并安远、信丰县割地共建定南县。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割龙南大龙、新兴2堡地并信丰县割地建虔南厅。
1912
年(民国元年)冬,废府及直州,龙南县隶江西省政府。
1914年(民国3年),划全省为4道,龙南县属赣南道。
1926年(民国15年),废道,龙南县复隶江西省政府。
1932年(民国21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第十三行政区辖龙南、虔南、定南、安远、寻邬5县,驻龙南。
1933年(民国22年),第十三行政区与第十一行政区合并,改名为赣南政务专区,专员公署先设大庾后迁至赣州,龙南县属之。
1934年(民国23年)春,改赣南政务专区为第九行政区,龙南县属之。
1935年(民国24年),缩改全省为8个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辖11个县,治所赣州。龙南县属第四行政区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8月19日龙南解放,隶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州分区。
1950年9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1954年6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南行政公署。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员公署。
1968年2月撤销赣州专员公署,龙南县改属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2月撤销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龙南县改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龙南县改属赣州市至今。
相关参考
明隆庆三年(1569),析信丰之潭庆半堡(今岭北镇迳脑、龙头),龙南之高砂堡(今老城镇、岿美山镇)、下历堡(今历市镇,不含中沙、仙岭、修建、杨梅和车步)、横江堡(今历市镇中沙、仙岭、修建、杨梅和岭北月
明隆庆三年(1569),析信丰之潭庆半堡(今岭北镇迳脑、龙头),龙南之高砂堡(今老城镇、岿美山镇)、下历堡(今历市镇,不含中沙、仙岭、修建、杨梅和车步)、横江堡(今历市镇中沙、仙岭、修建、杨梅和岭北月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1957年改称全南至今。据当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前771—前221年(春秋战国时),虔南先属吴,后属楚。前221年(秦始皇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处虔州(今赣州)之南而得名,1957年改称全南至今。据当地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前771—前221年(春秋战国时),虔南先属吴,后属楚。前221年(秦始皇
苍南县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老革命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春秋时为东瓯越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
苍南县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老革命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春秋时为东瓯越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
明初六臣公(又名月轩)从郑家楼徙居斯里名曰后郑。”后因黄、杨两姓迁入,合三姓为村名,称黄杨郑。温州方言谐音遂演变为下郑。1949年后称联平村,意在“工农联盟,平等互助”。1954年更名为新平村。198
明初六臣公(又名月轩)从郑家楼徙居斯里名曰后郑。”后因黄、杨两姓迁入,合三姓为村名,称黄杨郑。温州方言谐音遂演变为下郑。1949年后称联平村,意在“工农联盟,平等互助”。1954年更名为新平村。198
现辖境,1938年分属掖县第、二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一区(掖城区)、二区(临城区)、十三区(双山区)和掖南县九区(大山区)。1956年底分属掖县城关镇、双山区和大原区。1958年8月成立城关公社。
现辖境,1938年分属掖县第、二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一区(掖城区)、二区(临城区)、十三区(双山区)和掖南县九区(大山区)。1956年底分属掖县城关镇、双山区和大原区。1958年8月成立城关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