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中国工农红军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历史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划于都县东南六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属江南西路之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为赣州,绍定四年(1231)升会昌为军,咸淳五年(1269)复为县。而据《会昌县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始设县,适逢镇人凿开得砖12块,砖上刻有“会昌”篆字,故以“会昌”为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元大德元年(1297)会昌升为州,辖瑞金县。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此后明清二代会昌均属赣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清代府州制,次年统一为县制,各县直属省。会昌属江西省。
民国21年(1932),江西省划为13个行政区,会昌属第十二行政区(长官公署设宁都)。
民国24年(1935),江西省划为8个行政区,会昌属第八行政区(专署设宁都),直至1949年8月会昌解放。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来到会昌,建立了红色政权——中共筠门岭地下区委;1931年10月成立会昌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会昌县委员会;1932年7月,会昌、寻乌、安远三县联合成立中心县委;1933年2月在会昌县内设会昌、筠门岭、西江三县;1934年9月三县又全并为会昌县。
1931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会昌北部地区,10月成立“会昌县革命委员会”,先驻庄埠,后迁至县城,隶中央苏维埃政府。
1932年1月,撤销会昌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会昌县苏维埃政府。
1933年7月,建立西江、门岭县,会昌一分为三,隶粤赣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5月,西江县划为中央直属县。同年,会昌县苏与门岭、寻安县苏在于都小溪合并成立寻安会县苏,隶赣南省苏。西江县隶中共瑞西特委。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会昌、西江、门岭县苏维埃政权先后解体,会昌复为一县。
1949年8月22日会昌解放,成立会昌县人民政府,属赣州专署。9月中旬,成立宁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昌隶属之。
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会昌属赣州地区专员公署。此后,赣州行政区划多次易名,会昌一直隶属之。
相关参考
1949年解放初沿用大柘乡名,属大柘区。1951年大柘乡分为大柘、旦田两乡。1956年旦田两乡并入,岩下乡的车床、前山、柘家,东坑划入,称大柘乡,县直属。1958年大柘乡的王曹划给石练乡,大柘分为光明
1949年解放初沿用大柘乡名,属大柘区。1951年大柘乡分为大柘、旦田两乡。1956年旦田两乡并入,岩下乡的车床、前山、柘家,东坑划入,称大柘乡,县直属。1958年大柘乡的王曹划给石练乡,大柘分为光明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区域形成及历史演变过程:南昌境域古属扬州。史家一般认为: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始置南昌县。上隶长沙王国,直隶豫章郡。置县之初,南昌县境包括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积约为750
区域形成及历史演变过程:南昌境域古属扬州。史家一般认为: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始置南昌县。上隶长沙王国,直隶豫章郡。置县之初,南昌县境包括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积约为750
1958年设向塘超英公社,1961年改向塘区,1968年成立向塘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9.6万,辖棠墅、黄山、河头、黄堂、高田、剑霞、梁西、璜溪、合耣、西洛、浃溪、
1958年设向塘超英公社,1961年改向塘区,1968年成立向塘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9.6万,辖棠墅、黄山、河头、黄堂、高田、剑霞、梁西、璜溪、合耣、西洛、浃溪、
寿昌镇是一个古老集镇。三国吴分富春置新昌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寿昌县。寿昌之名始此。唐至德年间(756年~758年)寿昌县治从白艾里迁万松镇。此后,这里一直为寿昌县治,至1958年并入建德县
寿昌镇是一个古老集镇。三国吴分富春置新昌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更名寿昌县。寿昌之名始此。唐至德年间(756年~758年)寿昌县治从白艾里迁万松镇。此后,这里一直为寿昌县治,至1958年并入建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