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城墙
篇首语: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历史沿革
平遥古城已有27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西周时代,“此”地沿无县、邑的行政区划,但尹吉甫率师北伐时,既“驻兵于此”,营建防御工事,当属首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
汉朝时,平遥为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
北魏太武帝时,徙汉平陶(原址在文水县西南)于京陵城西,并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东迁至今址,平遥城作为县治之所在,是平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隋唐时期,为防御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山西,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时,平遥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自卫战争的考验。
北宋初,太初赵匡胤为讨平北汉政权派兵焚烧平遥城。
唐宋时期,平遥古城商贸初具规模。
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
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沙,次年扩建城池时,城墙西迁,遂有沙巷街。
明洪武三年(1370),平遥城墙在周长“九里十八步”的“旧城”基础上开始扩建,重建筑成“周围十二里八分四百、崇三丈二尺、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城墙已砖石包墙。
明代中叶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促使城市建筑向外扩展,正德四年(1509)在亲翰门外筑起了“附郭关城”一面,“附郭关城”是加筑在“关厢”之外的又一道城垣。墙身素土夯成,墙高约6米,上砌女儿墙。墙间辟拱券城门一道于龙王庙之左,习称“东关门”。“东关门”面临惠济河畔,北望“九眼桥”,是去向“官道”(如同今之国道)、通往太原府的必经之路。
明代中叶,古城商贸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平遥城墙历经26次修葺增补,形成了现存的已有规模。即周长6162.68米(与明初“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平遥城三华里见方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有二,形如“乌龟”头南尾北,所以平遥城又称龟城。作为城的标示—城楼,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间重修。古城内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时期,体现县置的平遥县衙建成于元至正六年(1346),历经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
古城主体的民居宅地,商铺作坊,是在十五世纪初随着晋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渐渐兴建起来的。
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
清道三年(1823),日升昌票号诞生,平遥商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进古城贸易的发展,此后持续百余年之久。
民国七年以后,公路、铁路相继开通,促进了平遥的开放。各种洋货大量流入平遥,占领市场。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平遥城,古城经历了日本法西斯八年的烧杀掠抢,许多建筑或毁坏或改为军事设施。日军推新经济封锁政策,城内商铺减少,满目萧条。
20世纪中期,附郭关城最终遭遇了建设性的毁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平遥古城保护。五六十年代时,就拨款维修文庙大成殿、双林寺等文物古迹。
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和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加之“破四旧”、“深挖洞”之风盛行,古城内原许多文物古迹或被占用或被拆除,遭到了自然的、人为的损坏。城墙周围开始修起大量民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古城保护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县政府建立管理机构,制定政策法规,大力融资维修古迹、修建道路、整治环境、开发旅游。
1979年,国家拔专款修缮双林寺、镇国寺、城墙。
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0年,平遥城市布局划分为古城保护区、新城发展区。
1993年,平遥城墙墙体全体复原如故,72座敌楼重新耸起,魁星楼再现菜昔日风采,太和门、亲翰门、风仪门三座瓮城恢复原状。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名录。
2000年底,平遥古城基本恢复明清原貌。
相关参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城墙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平遥城墙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城墙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平遥城墙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文庙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殿内梁架题记载,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03年),其余东西两殿及前后院建筑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文庙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殿内梁架题记载,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03年),其余东西两殿及前后院建筑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天王殿双林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因平遥县古时曾为“中都”城而得名。寺创建年代待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天王殿双林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因平遥县古时曾为“中都”城而得名。寺创建年代待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
清虚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创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后历代均进行过修葺、增修。观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2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坊、山门、龙
清虚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创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后历代均进行过修葺、增修。观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2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坊、山门、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相寺慈相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沿村堡乡冀郭村东北隅。据寺内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载:创建年代不晚于唐肃宗时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相寺慈相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沿村堡乡冀郭村东北隅。据寺内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载:创建年代不晚于唐肃宗时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