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时期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历史沿革

在8000年以前,临淄后李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后李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临淄淄河、乌河两岸人烟稠密、生产发达,已发现齐陵薛家等12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临淄开始出现规整的城邑,有了成体系的礼制,创造了发达的早期文明,临淄有桐林-田旺、董楮、于家庄等20处龙山文化遗址。

夏代以前,临淄曾经为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地。爽鸠,是一种猎鹰,为东夷少昊鸟图腾部落联盟成员之一——爽鸠氏的图腾。爽鸠氏,在少昊鸟国里世代担任司寇,主管司法,负责缉捕盗贼。

夏代,临淄为季荝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间排行最小;荝,意思是乌鸦嘴。由此可知,季荝氏是以乌鸦为图腾的部族。

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逢国的创始人是逢伯陵,为炎帝的裔孙,姓姜,名陵或伯陵,是殷商时代东夷、齐地姜姓氏族的首领,因建立逢国又称之为逢伯陵。

商代末年,临淄为薄姑国属地。薄姑国为嬴姓,都治在博兴,地域在今博兴、桓台、临淄北部一带,商末打败逢国,在淄水流域建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 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传齐丁公姜伋(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齐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齐癸公姜慈母,至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867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设临淄县。属齐郡,郡、县治所均在临淄。区境东部属齐郡东安平县(县治在今皇城)。

西汉时期,临淄为齐国王都、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27-前117年,临淄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封次子刘闳为齐王,临淄复为齐国王都、县治所。公元前110年――公元8年,临淄复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西汉时期,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先属齐郡,后属菑川国)、西安县(县治在今南高阳)、昌国县(县治在今张店沣水镇昌城村)。

新朝王莽时期(9年—25年),9年,王莽改临淄县为齐陵县,属青州济南郡。临淄为济南郡郡治、齐陵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齐陵县、东安平县(属菑川国)、东宁县(西安县改名,今南高阳)。

东汉时期,临淄还是青州州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属北海国)、西安县。

三国时期(220-265年),临淄为魏国青州州治、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新汶县(240年设,县域在今临淄西部)。

西晋时期(265-311年),临淄为西晋齐国王都、青州州治(311年后迁广固,今青州尧王山东南)、齐郡郡治、临淄县治(311年后迁广固)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317年——420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311年—323年属前赵;323年—350年属后赵;350年—355年属东晋(齐公段龛);355年—370年属前燕;

370年—383年属前秦;383年—399年属东晋。以上各朝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均在广固。399年—410年,临淄为南燕国燕都尹所辖附郭首邑。410年—420年。临淄属东晋,仍为齐郡治所,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在东阳(今青州市北关)。

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420年—469年属南朝宋;区境分属临淄县(县治在青州市北关)、高阳县(属侨置冀州高阳郡,县治在今南高阳)、广川县(属侨置冀州广川郡,县域在今临淄东南部)、重合县(属侨置冀州渤海郡,县域在今临淄北部)、鄃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南部大武、金岭一带)、安次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部,今稷下街道安次村一带)。469年—534年属北魏;534年—550年属东魏;550年—556年属北齐。556年,北齐撤临淄县,至577年,临淄区境分属北齐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东阳)、高阳县和贝丘县(县治在今淄川)。577年—581年,属北周,区境仍分属上述三县。

隋朝时期(581年——617年),581年—596年,区境属隋青州益都县、高阳县和贝丘县。596年,重设临淄县,至607年,区境分属隋青州临淄县、高阳县、时水县和淄州淄川县。607年,高阳县、时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淄川县属齐郡。

唐朝时期(618——907年),临淄为唐河南道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时水县(618年置,625年并入临淄)、安平县(618年置,625年并入博昌)、博昌县、淄川县(属淄州淄川郡)。

五代时期(907-960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博昌县、淄川县。

北宋时期(960—1127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金朝时期(1127——1234年),临淄为山东东路益都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蒙古、元朝时期(1234年——1368年),临淄属益都路。1266年-1278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1278年,临淄县复置,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临淄为明山东省布政司青州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民国时期(1911—1949年),临淄县1911年—1927年属山东省胶东道;1927年—1937年直属山东省管辖。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清河专区。抗日战争时期,区临淄区曾存在过党领导的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1938年10月-1941年3月)和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1939年10月-1940年4月;1942年-1945年8月)。

1948年3月临淄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属昌潍专区,1958年并入益都县,属昌潍专区,1961年10月复临淄县,属昌潍专区,1969年12月属淄博市,改县称区。

相关参考

临淄齐国故城(LinziUnearthedCityofQi-guo)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献公将国都由薄姑(山东博兴)迁到临淄,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作为齐国都城达638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列国中

临淄齐国故城(LinziUnearthedCityofQi-guo)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前9世纪中叶齐献公将国都由薄姑(山东博兴)迁到临淄,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作为齐国都城达638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列国中

桐林遗址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桐林(田旺)遗址桐林(田旺)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田旺村和朱台镇桐林村之间的台地上,中心面积30万平方米,中间高出地面5—7米,地处平原地带,西边的乌河和东、北边的画水在这里交汇

桐林遗址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桐林(田旺)遗址桐林(田旺)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田旺村和朱台镇桐林村之间的台地上,中心面积30万平方米,中间高出地面5—7米,地处平原地带,西边的乌河和东、北边的画水在这里交汇

田齐王陵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田齐王陵——二王塚田齐王陵,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国故城南7.5千米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主要在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陵墓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

田齐王陵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田齐王陵——二王塚田齐王陵,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国故城南7.5千米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主要在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陵墓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

后李遗址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后李遗址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在淄河东岸一片呈半岛状外凸的二级台地上。由于河水冲刷,遗址西、南、北三面受到严重侵蚀,形成了高达10余米的断崖,崖

后李遗址的简单介绍

山东临淄:后李遗址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在淄河东岸一片呈半岛状外凸的二级台地上。由于河水冲刷,遗址西、南、北三面受到严重侵蚀,形成了高达10余米的断崖,崖

西天寺造像的简单介绍

西天寺造像西天寺造像,又名无量寿佛,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关村北。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完整、可移动的单体石佛造像。2006年,西天寺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北魏时期遗物。

西天寺造像的简单介绍

西天寺造像西天寺造像,又名无量寿佛,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关村北。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完整、可移动的单体石佛造像。2006年,西天寺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北魏时期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