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同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同县的历史沿革

大同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集居,系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据记载,夏朝属冀州,商朝属危方、下方,西周属鬼方,春秋属楼烦、代。大同县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年代建成,属赵国的代地。

秦灭六国设平城、班氏,乃有“平城”之名。西汉置平城、班氏、平邑三县,东汉废县后又设郡,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仍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西晋,班氏、平邑并入平城,属并州雁门郡。

公元313年拓跋猗卢定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为南都,修秦汉旧平城为北都,属代国,后为北魏代都,曾名为万年县,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理平城,北魏分裂后属东魏,北齐、北周曾名为北恒州、恒安镇、东州城、云中县,至此有“云中”一称。

隋文帝统一中国置云内县。

唐朝贞观年间置定襄城,后改为云中县、云中郡、云州。

五代时期,为后唐所占,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改名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划出“大同县”,从此沿用到今天。

宋设云中府路,金属西京路大同府。

元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

明属山西行中书省,后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清属山西省布政使司大同府,后属山西省大同府。

民国先后属北路观察使、山西省雁门道,废道后直属山西省。抗战时期,日伪、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权并存,党的政权设东大同,先后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晋冀区专署、北岳专署、雁北专署,曾建立过大阳天、大阳丰等县政府。

1949年5月大同解放,东、西大同县合并,属察哈尔省雁北地区,另成立大同市。

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

1954年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1958年归属大同市称大郊区, 1960年原大同县划为古城区。

1965年恢复大同县建制,归雁北专署。

1993年7月1日,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归属大同市。

1996年6月,成立于1992年的大同县湖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蔚州疃、樊庄两村随之划割。大同县行政中心自古以来一直在市区,1971年迁到西坪镇。

相关参考

大同镇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大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一心、跃进、福聚、战斗、爱国、丰收、上游、景峰、

大同镇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大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一心、跃进、福聚、战斗、爱国、丰收、上游、景峰、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城厢镇,1944年,更名大同镇,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9年,改公社,1980年,更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大同镇。1997年,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4万,2001年06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0年,置城厢镇,1944年,更名大同镇,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9年,改公社,1980年,更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大同镇。1997年,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4万,2001年06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矿区为大同市人民政府第五区。1950年3月第五区撤销,改为“口泉矿区办事处”。1951年4月改名为“口泉矿区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矿区改称口泉区,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还与城区、郊区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矿区为大同市人民政府第五区。1950年3月第五区撤销,改为“口泉矿区办事处”。1951年4月改名为“口泉矿区人民政府”。1954月5月,口泉矿区改称口泉区,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还与城区、郊区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历史沿革

灵丘县位置境域灵丘县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历史沿革

灵丘县位置境域灵丘县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的历史沿革

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的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大同城区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是人类的聚居地。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北狄和楼烦所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置云中、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的历史沿革

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的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大同城区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是人类的聚居地。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北狄和楼烦所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置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