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太原市迎泽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区政府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省 太原市迎泽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省 太原市迎泽区的历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1949年5月27日,将原16个区(内、外八区)合并为8个区,南城区境属第一、二、五、六区。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辖13个行政街,区政府驻活牛市12号(今解放路中段东侧23号楼址处)。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柳巷南路19号。

1960年6月20日,撤销南城区人民委员会,改置柳巷、双塔两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建置。

1969年9月7日,成立南城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

1980年9月1日,经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南城区人民政府,终止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

1994年12月,区政府迁至棉花巷15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相关参考

太原市柳巷街道的历史沿革

柳巷街道办事处是迎泽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解放前分属内一、二区管辖。解放后由第一区(1954年改名南城区)人民政府接管,设街人民政府;1950年2月改街政府为街公所;同年6月撤销街公所,成立居民代表会

太原市柳巷街道的历史沿革

柳巷街道办事处是迎泽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解放前分属内一、二区管辖。解放后由第一区(1954年改名南城区)人民政府接管,设街人民政府;1950年2月改街政府为街公所;同年6月撤销街公所,成立居民代表会

永祚寺的简单介绍

永祚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郝庄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寺坐南朝北,包括寺院、塔院、碑廊院。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二门、三门、大

永祚寺的简单介绍

永祚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郝庄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寺坐南朝北,包括寺院、塔院、碑廊院。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二门、三门、大

泉州市丰泽区的历史沿革

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旧废址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泉州市区所在

泉州市丰泽区的历史沿革

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唐久视元年(700),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旧废址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泉州市区所在

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的历史沿革

宋代为晋江县晋江乡鸾歌里。元、明、清均属三十七、三十八都,民国期间属晋江县东洛镇,后改称东北乡。一九五○年属晋江县第三区、第四区。一九五八年划归泉州市属东海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从东海公社析出成立城东人

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的历史沿革

宋代为晋江县晋江乡鸾歌里。元、明、清均属三十七、三十八都,民国期间属晋江县东洛镇,后改称东北乡。一九五○年属晋江县第三区、第四区。一九五八年划归泉州市属东海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从东海公社析出成立城东人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历史沿革

河西地区明、清时期分属太原府阳曲、太原两县管辖。民国初废府归冀宁道。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伪太原市公署将辖区西界扩展至白家庄,河西地区始归入太原市。民国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历史沿革

河西地区明、清时期分属太原府阳曲、太原两县管辖。民国初废府归冀宁道。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伪太原市公署将辖区西界扩展至白家庄,河西地区始归入太原市。民国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