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宜黄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黄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统一后属九江郡,西汉为南城县域,东汉分属临汝、南城县地。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侧,故名宜黄,属临川郡。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析荆、扬十郡置江州,辖临川郡,宜黄隶之。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析江州立高州,宜黄仍属临川郡为侯国。

隋初,改高州为江州。开皇九年(公元589),废临川郡设临川县,废巴山郡设崇仁县。宜黄并入崇仁县。宜黄自建县起至此332年。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又析崇仁地置宜黄,隶抚州。3年后,即武德八年,复并入崇仁。从武德八年至宋乾德五年(公元625~967)宜黄未置县。其时州郡建置时有变化,但宜黄地属崇仁,隶抚州不变。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待贤三乡置宜黄场,场署设仙桂乡长春里,仍属崇仁。县民胥仕隆等以“去崇仁甚远,民苦之”为由,请于南唐后主升场为县。开宝三年(公元970),后主准其请,遂升场为县,隶抚州,设县治于黄填镇(今凤冈镇)。八年(公元975),南唐土地尽入于宋,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军归宋。自此宜黄设县及县名均未变动。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改抚州为抚州府,宜黄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

明洪武元年(1368),抚州路改抚州府,宜黄属之。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府,宜黄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抚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辖于省。3年,江西省分4道,宜黄属豫章道。15年废道,各县直辖于省。21年,江西省83县划为13个行政区,宜黄属第八行政区。24年后,江西省五次变动行政区,而宜黄至解放前夕均属第七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一度建立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18年(1929),宜黄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20年4月正式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于吴村(现宁都县辖地)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之后迁东陂(21年3月)、黄陂(21年7月)、罗家湾(22年11月)、白竹(23年1月)、金竹(23年5月,现乐安县辖地)。23年6月,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决定将乐安、宜黄、崇仁三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乐宜崇三县联合政府。23年冬至24年,苏区先后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9年5月10日,宜黄县城解放。解放后,宜黄隶属抚州地区(分区、区、专区)

2000年7月10日抚州地区改为市,宜黄隶属抚州市。

相关参考

内黄县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内黄县的历史沿革

4500年前,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内黄一带隶冀州之

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后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后河、杨固、土镇、城布、丁村、七仗固、东乜固、西乜固、西王院、元方、刘庄、安庄、李庄、贾河、河道、店当、大柴村、王

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后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后河、杨固、土镇、城布、丁村、七仗固、东乜固、西乜固、西王院、元方、刘庄、安庄、李庄、贾河、河道、店当、大柴村、王

宜黄县(Y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6.2°,北纬27.5°,在江西省中部偏东,居宜水、黄水汇合处。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

宜黄县(Y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6.2°,北纬27.5°,在江西省中部偏东,居宜水、黄水汇合处。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

内黄县(Ne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8°,北纬35.9°,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与河北为邻。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

内黄县(Neihuang Xian)的由来

位于东经114.8°,北纬35.9°,在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与河北为邻。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

高堤乡的历史沿革

沿革因有鲧堤(相传是鲧治水时所筑),故名高堤。清代曾置高堤镇,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划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高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

高堤乡的历史沿革

沿革因有鲧堤(相传是鲧治水时所筑),故名高堤。清代曾置高堤镇,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划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高堤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