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定远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定远
篇首语:当你感觉到累的适合,不要灰心,你正在走上坡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滁州定远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滁州定远县的历史沿革
阴陵、东城、曲阳(战国-东晋)定远县境古为淮夷之地,战国时期属楚地。秦设郡县时,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西汉时,县境内设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侯国(治今凤阳县龙头坝),均属九江郡。王莽改东城为“武城”,阴陵为“阴陆”,曲阳侯国为“延平亭”。东汉时恢复西汉旧称,将延平亭改称西曲阳,东城阴陵、西曲阳三县皆隶属九江郡(治阴陵)。永平十五年(72年),东城改属徐州下邳国,三国魏时撤销东城阴陵二县建置,改属淮南郡西曲阳县。西晋恢复东城、阴陵二县建制,仍属淮南郡。东晋建制与西晋同。南北朝,江淮地区为南北激烈争夺的场所,归属和建置变动频繁。刘裕代晋称帝时,东城县先属于南朝宋,后入北魏。南朝齐时,在境内设马丘郡(治今定远县兴隆乡蓝栅桥)。
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武帝时,始以“定远”为县名。据《太平寰宇记》载:“梁天监三年(504年),土人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县名“定远”,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梁大同六年(540年)置安州(治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领定远、临濠二郡。南朝陈时,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定远复归南朝。
北朝曾数度领辖县境。北魏孝文帝永平三年(510年)置安州(治今县东南大桥镇三官集)。后又置北谯郡,治阴陵城(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领南蔡(治阴陵城)、北谯(今凤阳县龙头坝)二县。北魏、东魏时,在今县境内曾设西沛郡,领肖、沛、平阳三侨县。北齐时,置广安郡(由梁临濠郡改名,位今定远县大桥镇)。大象一年(580年)入北周。
濠州管辖时期
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改广安为临濠县(治东城),属濠州。隋炀帝改濠州为钟离郡,仍辖临濠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钟离郡临濠县豪州定远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定远县治迁至定城。此后历朝县治基本未支。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属钟离郡,后复豪州。贞观年后,州郡属淮南道。元和三年(808年)改豪州为濠州。
五代十国时,定远先属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濠州团练使移戍勘藕塘,金兵攻占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县治迁回原址并筑定城土城。
元朝时,定远初属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
凤阳府管辖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定远县直属中都(今凤阳)。十三年属六部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属南京凤阳府。
清初定远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凤阳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
民国21年(1932年)10月后属第四专区;民国27年10月改属第六专区;民国29年4月改属第五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1949年1月18日,定远全境解放,初属江淮第一分区;同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
1956年1月随宿县、滁县二专区合并,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复属滁县专区。
1971年3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1979年2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行署,仍辖定远县。
1992年12月滁县地区撤销,滁州市(地级)成立。定远属其管辖。
相关参考
滁州先秦至汉代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采集耕耘、生息繁衍。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濮家墩、侯家寨等遗址出土的先民生活使用的原始器具印证着历史年轮。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
滁州先秦至汉代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采集耕耘、生息繁衍。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濮家墩、侯家寨等遗址出土的先民生活使用的原始器具印证着历史年轮。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
1949年建张桥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为张桥区驻地)1992年早庙乡并入建张桥镇(一说1986年设乡级镇)。1997年,面积102.7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张桥、张桥农科、蔡桥
1949年建张桥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为张桥区驻地)1992年早庙乡并入建张桥镇(一说1986年设乡级镇)。1997年,面积102.7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张桥、张桥农科、蔡桥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春秋战国时期,南谯区境为棠邑,秦汉三国时期,曾先后为全椒县、武城县、下邳国等,两晋时期属顿丘县,575年(陈太建七年)移盱眙的北谯州于新昌城(今滁城),始称南谯州。隋为新昌县,后改为清流县,为滁州治。
天长秦汉魏晋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
天长秦汉魏晋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灭吴,属越。越退回江南,复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
来安县历史悠久。境内顿丘山遗址发现的石器、陶瓷和骨器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县境便有人类栖息繁衍。周初,属徐国。春秋时,先属吴,后属楚。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
来安县历史悠久。境内顿丘山遗址发现的石器、陶瓷和骨器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县境便有人类栖息繁衍。周初,属徐国。春秋时,先属吴,后属楚。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水口镇东城埂置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