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历史沿革

Posted 山脉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台湾的历史沿革

台湾地理

台湾地形地貌

台湾地貌、台澎金马、台湾山脉、台湾温泉

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采用东经120度的UTC+8时区(“国家标准时间”)。

台湾岛

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

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岛四面环海,孕育了各种海岸地形,可分为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北部岩岸、海岸线平直单调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邻的东部断层海岸。

台湾岛大致分成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台地五大地形,超过一半的面积是东部的山区地形,可耕地占24%。山脉走向大致与地质构造分布一致,北半部主要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南半部则是北北西至南南东走向,五大山脉由东到

西分别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台湾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268座,最高点是海拔高度3952米的玉山主峰,亦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也使台湾岛成为世界地势高度第四高的岛屿。

西部冲上断层山地以西是起伏较平坦的山麓丘陵与台地,丘陵大部分为红土台地受河川侵蚀切割而成,主要丘陵有竹东丘陵、竹南苗栗丘陵等;台地多为头嵙山层砾石层与晚更新世红土堆积而成,主要台地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大肚台地等。

受地壳变动、河流作用与差异侵蚀影

响,台湾一些山区丘陵因构造作用形成盆地。由于盆地相较周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会发展成聚落,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群等。西部受河川下游堆积作用盛行和地盘隆起的离水作用,在中下游与沿海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台湾绝大多数人口便居住在平原上。平原地形以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为主,还有西部的彰化平原、屏东平原、新竹平原等,以及东部的兰阳平原和花东纵谷平原等。

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龟山岛、基隆屿、棉花屿、彭佳屿和花瓶屿等火山岛,分布在南部海域的琉球屿、七星岩、东沙岛、太平岛和中洲礁等珊瑚礁岛,以及钓鱼岛、金门岛、马祖列岛等大陆岛。

台湾气候生态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的嘉义、花莲等地,

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使1月至3月出现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5月台湾进入梅雨季节。6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台北都会区是盆地地形,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气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气温可接近30℃。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气受海洋调和,冬季气温相对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气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气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

温可高达18℃左右。合欢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势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

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台湾大、小河川密布,大部分河流受到山脉走向的影响,主要往岛屿西方或东方流入大海。因最大分水岭中央山脉位置偏东,主要河川多

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长度最长、中部的浊水溪,流域最广、南部的高屏溪及长度与流域面积第三、北部的淡水河。大多数湖泊坐落在西部,仅有少数为天然湖泊,最大的是面积7.93平方千米的日月潭,其余以人工修筑的水库和埤塘居多,包括面积17.14平方千米的最大水库与湖泊曾文水库、石门水库、虎头埤等。

台湾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5%,种类主要受海拔高度影响。海拔700米以下是亚热带阔叶林,海拔700-1800米是阔叶林,1800-2500米是混合林,2500-3500米是针叶林,3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是苔藓或草原。

台湾岛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11%的动物和27%的植物为地区特有种,如山区水域栖息的樱花钩吻鲑等。岛屿上生长着超过3000种被子植物和640多种真蕨植物,同时也有3000多种鱼类及超过500多种鸟类生活在岛屿上。

相关参考

台湾台南市的历史沿革

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

台湾台南市的历史沿革

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

台湾云林县的历史沿革

云林县是台湾岛上汉人最早开垦的地方,早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颜思齐、郑芝龙等人率领众人由笨港登陆,安营扎寨,从事开垦。笨港即今日的云林北港和嘉义新港一带,当时为繁荣的货物吞吐港,号为“一

台湾云林县的历史沿革

云林县是台湾岛上汉人最早开垦的地方,早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颜思齐、郑芝龙等人率领众人由笨港登陆,安营扎寨,从事开垦。笨港即今日的云林北港和嘉义新港一带,当时为繁荣的货物吞吐港,号为“一

台湾省花莲县的历史沿革

花莲市原名“崎莱”,为阿美人对当地的称呼,汉族移民称之为“洄澜”,是因为花莲溪入海口处与海浪激荡,迂回澎湃,故称洄澜。清同治年间,以其谐音改称花莲。清光绪四年建立城邑,称为新港街。台湾光复后,于194

台湾省花莲县的历史沿革

花莲市原名“崎莱”,为阿美人对当地的称呼,汉族移民称之为“洄澜”,是因为花莲溪入海口处与海浪激荡,迂回澎湃,故称洄澜。清同治年间,以其谐音改称花莲。清光绪四年建立城邑,称为新港街。台湾光复后,于194

台湾台北市北投的历史沿革

昔日为平埔族北投社(意为巫女)之地,康熙中叶后,渐渐有汉人来此屯垦。1697年郁永河来北投开采硫磺,纪录于“裨海纪游”一书中。1875年北投隶属于淡水县芝兰二堡。1920年台湾地名重整时,北投隶台北州

台湾台北市北投的历史沿革

昔日为平埔族北投社(意为巫女)之地,康熙中叶后,渐渐有汉人来此屯垦。1697年郁永河来北投开采硫磺,纪录于“裨海纪游”一书中。1875年北投隶属于淡水县芝兰二堡。1920年台湾地名重整时,北投隶台北州

台湾省中部地区台中的历史沿革

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张国发现南屯一带地沃水丰,于是着手垦荒,是台中开发的开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中市一度成为台湾省的行政中心。民国九年(1920)年设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

台湾省中部地区台中的历史沿革

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张国发现南屯一带地沃水丰,于是着手垦荒,是台中开发的开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中市一度成为台湾省的行政中心。民国九年(1920)年设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