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苏南地区润州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苏省镇江市苏南地区润州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苏省镇江市苏南地区润州区的历史沿革
润州是镇江的古称,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置润州,此为润州行政建置取名之始。在此之前,润州一带还曾被称为朱方、谷阳、丹徒、京口等。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后,6月成立镇江市城郊区人民政府,辖永固、林隐、焦东三个乡,后曾更设为镇江市城郊区区公所、镇江郊区办事处、镇江市郊区人民政府等,并多次调整了辖区范围。
1983年9月,随镇江地、市合并,体制变迁,镇江市郊区与谏壁区合并,建立县级建制的郊区。
1984年10月,镇江市郊区人民政府更名为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以镇江古称冠区名,管辖谏壁镇、韦岗镇、丹徒乡、象山乡、汝山乡、七里甸乡、蒋乔乡、官塘桥乡、渔业乡等9个乡镇,以及水产养殖试验场、黄山园艺良种场、润州茶叶试验场,并代管省农垦局所辖共青团农场。
1992年10月,镇江市润州区、京口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以市区古运河为界,润州区辖运河路以西城区宝塔路、和平路、中华路、京畿路4个街道,近郊七里甸镇、蒋乔镇、官塘桥乡、渔业乡、韦岗镇5个乡镇及水产养殖试验场、黄山园艺良种场2个国有场圃。
2000年,润州区辖4个街道、3个镇、2个乡:中华路街道、宝塔路街道、京畿路街道、和平路街道、七里甸镇、韦岗镇、蒋乔镇、官塘桥乡、渔业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68391人,其中:宝塔路街道 84280人、中华路街道 13234人、京畿路街道 13816人、和平路街道 49012人、七里甸镇 65190人、蒋乔镇 20223人、韦岗镇 7365人、官塘桥乡 12300人、金江乡 2971人。
2001年4月,对部分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进行区划调整,并将居委会更名为社区居委会。韦岗镇、蒋乔镇合并为蒋乔镇;渔业乡、和平路街道合并为和平路街道(撤销金江乡,将其辖行政区域由和平路街道办事处管理);官塘桥乡撤乡设镇为官塘桥镇。调整后的润州区辖3个镇、4个街道、3个国有场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管委会,共29个行政村、56个社区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人口230437人。
2002年末,辖七里甸镇、蒋乔镇、官塘桥镇3个镇和宝塔路街道、和平路街道、中华路街道、京畿路街道4个街道及黄山园艺良种场、水产养殖试验场、润州茶叶良种场3个国有场圃,1个民营经济开发区,共29个行政村,56个社区居委会。
2003年底,全区总面积132.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47万人。
2004年底,润州区辖4个街道、3个镇。
2005年,根据省政府批复,润州区由原来的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调整为4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撤销京畿路街道办事处、中华路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金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伯先路1号;撤销七里甸镇,设立七里甸街道办事处,驻地七里甸;撤销官塘桥镇、蒋乔镇,合并设立蒋乔镇,驻地官塘桥。保留和平路街道办事处和宝塔路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润州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宝塔路街道、和平路街道、金山街道、七里甸街道,蒋乔镇。镇的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3.18万人;街道平均面积15.37平方千米,人口5.13万人。
按照区划调整方案,原蒋乔镇的嶂山村和乔家门社区与原来的润州区民发委合并成蒋乔街道,行政区划面积约24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原蒋乔镇韦岗片区设立韦岗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人;原蒋乔镇的官塘桥、秀山、平山三个村,两个社区成立官塘桥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近9000人。
相关参考
镇江市历史沿革建置列表时期|朝代|名称|时间|治所|辖县先秦时期|西周|吴国宜邑|不详|不详|无东周|吴国朱方邑越国谷阳邑|前473年-前223年|不详|无秦汉时期|秦|会稽郡丹徒县|前210年-前2
镇江市历史沿革建置列表时期|朝代|名称|时间|治所|辖县先秦时期|西周|吴国宜邑|不详|不详|无东周|吴国朱方邑越国谷阳邑|前473年-前223年|不详|无秦汉时期|秦|会稽郡丹徒县|前210年-前2
扬中清朝以前东晋时期(317~420),扬中地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隋唐时期(581~907),几个小沙洲连成一长形沙洲。宋代(960~1279),始有小沙之称。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
扬中清朝以前东晋时期(317~420),扬中地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隋唐时期(581~907),几个小沙洲连成一长形沙洲。宋代(960~1279),始有小沙之称。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
丹徒建县前的隶属,据现存最早的宋、元镇江志考诸传记,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方有天子气,始皇命
丹徒建县前的隶属,据现存最早的宋、元镇江志考诸传记,春秋时属吴,名朱方。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三十七年,有观天象者说谷阳地方有天子气,始皇命
京口区地名来源京口是镇江古称,西周时属宜的封地,“宜”是吴和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京口时属朱方邑,后朱方改谷阳。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京岘山见有王者气,命三千赭衣
京口区地名来源京口是镇江古称,西周时属宜的封地,“宜”是吴和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京口时属朱方邑,后朱方改谷阳。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京岘山见有王者气,命三千赭衣
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
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