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砀山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宿州砀山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宿州砀山县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286年前时属宋国。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改属齐国。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燕国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攻齐,齐国战败原宋国领土归属魏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国,置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为三十六郡之一,在县境设下邑县。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县境仍设下邑县(治今县城东毛李庄),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国都为定陶)。六年春,随砀郡归汉。十一年三月丙寅,随砀郡改属刘恢梁(都睢阳,今商丘南)。高后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属吕产的吕国。八年八月,改属梁国。后九月,砀郡归汉。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砀郡改属刘楫梁国。十二年,复为刘武梁国(都睢阳,今商丘南)。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国改属豫州刺史部。
新莽时(9年),改梁国为陈定郡,砀县改为“节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今砀山县城东),仍属豫州刺史部。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复砀郡(仍治砀城,今永城市芒山镇),下邑县改名夏邑县(仍治下邑故城,今砀山县城东),属豫州(治谯,今亳州市)。建初四年(79年),梁国迁都下邑故城(今砀山县城东),夏邑县属之。三国(魏)革梁国,属徐州。
三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今县境仍设夏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豫州(初治谯,后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砀山县东1公里毛李庄)。青龙四年(236年),夏邑县(治砀山县东)兼梁国国都。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
南北朝宋时,复置砀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南齐(479年)废。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所在原下邑城(今砀山县城东),砀县治所鲁城(今永城市芒山镇)。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原砀山县城(今芒山镇)划归永城,砀山县治所迁至今砀山县城东,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唐,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瞧阳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之成武,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
宋,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属单州。
金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酂三县,芒砀山一带属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辖 ,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为洪水荡没,迁治所至芒砀山南麓保安镇(今芒山镇柿园村)。
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砀山县随徐州改属中书省。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治中立县,由钟离县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治临淮县,由中立县改)。八年十月,凤阳府徙治凤阳县(今府城镇)。十三年正月,凤阳府直隶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砀山县改属直隶六部徐州直隶州。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徐州直隶南京(今南京市),后改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迁砀山县治于小神集(今砀山县城关镇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复旧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改治旧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关镇),二十八年竣工,为夯土砖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
民国27年5月,日军陷徐州。5月25日,陷砀城,日伪以徐州为中心的苏皖边区的1个市21个县作为特区直接控制。7月,日伪“砀山县维持会“成立。次年,成立伪“县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属汪伪“苏淮特别行政区公署“(驻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属“淮海省“(仍驻徐州市)“第三专区“(驻砀山县),辖砀山、萧县、丰县3个县。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国民党接管汪伪砀山县。
民国34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纵五十八、五十九团在砀山县(砀北)大队配合下解放砀山县城。8月13日,离砀。8月16日,砀山县政府撤至砀北县陈集、贾庄一带;雪枫县(永城)政府北撤至单县、成武县。不久,雪枫县返回砀南地区。9月,砀山(砀北)、华山、单虞3个县撤至单县、成武、巨野县一带。11月,改设华砀县,并于年底返回至砀山县西北吴溜,蔡堂两区地带。36年7月,复建华山、砀山县,属豫皖苏解放区三专区。12月2日,恢复砀南县人民政府,属三专区。
民国45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
1949年10月1日建国,砀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1950年2月,砀山县民主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1953年3月6日,砀山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销宿县专区,砀山县改属蚌埠专区。1月,砀山县人民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组建萧砀县,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7日,萧砀县改属宿县专区。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仍属宿县专区。
1968年8月,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30日,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相关参考
名称由来大泽乡得名于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该湖泊历经千百年,经由沼泽已演化成洼地作为农耕区,现存京沪铁路宿州市凌家桥站附近,在铁路以北),“大泽乡”的名称在近代被更改。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修建津
名称由来大泽乡得名于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该湖泊历经千百年,经由沼泽已演化成洼地作为农耕区,现存京沪铁路宿州市凌家桥站附近,在铁路以北),“大泽乡”的名称在近代被更改。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修建津
【萧县历史】据在萧县永堌镇出土的三叶虫化石考证,早在两亿三千多万年前,萧县境内就有生物存在。萧县有文明史6000多年,建城史3100年。夏代,萧县是萧国都城。春秋,复建萧国,为宋附庸。楚,置萧邑,属楚
【萧县历史】据在萧县永堌镇出土的三叶虫化石考证,早在两亿三千多万年前,萧县境内就有生物存在。萧县有文明史6000多年,建城史3100年。夏代,萧县是萧国都城。春秋,复建萧国,为宋附庸。楚,置萧邑,属楚
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县城西南约20公里佘家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龙山文化。古为淮夷地,又称九夷。三代尧封禹为夏伯,在此建邑,名夏丘(邑治遗址在今县城东南1里许),属徐州。商沿夏制。周时属
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县城西南约20公里佘家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龙山文化。古为淮夷地,又称九夷。三代尧封禹为夏伯,在此建邑,名夏丘(邑治遗址在今县城东南1里许),属徐州。商沿夏制。周时属
汉分属虹、谷阳、符离、夏丘、下邳诸县领辖。三国属魏之下邳。西晋属沛国;东晋属阳平郡。南北朝改阳平郡为谷阳郡,又置连城、高昌二县,灵璧县南郊隶属连城县。梁置临潼郡,北齐废为县,后又置潼郡,辖今县境北部。
汉分属虹、谷阳、符离、夏丘、下邳诸县领辖。三国属魏之下邳。西晋属沛国;东晋属阳平郡。南北朝改阳平郡为谷阳郡,又置连城、高昌二县,灵璧县南郊隶属连城县。梁置临潼郡,北齐废为县,后又置潼郡,辖今县境北部。
支河乡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北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距徐州市区30公里,南距宿州市35公里;西距淮北市40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公里,距206国道和津铁路仅10公里,距合徐高速公路25公里;宿徐省道和京沪
支河乡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北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距徐州市区30公里,南距宿州市35公里;西距淮北市40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公里,距206国道和津铁路仅10公里,距合徐高速公路25公里;宿徐省道和京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