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海拔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海淀区的历史沿革

海淀区位置境域

海淀区位置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的西部和西北部。地跨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面积为426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53%。

海淀区辖域,在1949年至1964年间进行过多次调整,划进划出,反复变动,与四届毗邻的各城区几乎都有边界的调整,直到1965年以后,才基本稳定下来。

到1995年,辖区分别与朝阳区、西城区、宣武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昌平县接壤。具体界线是:东以清河河道(清河大桥以东)、昌平路(清河大桥以南)与朝阳区相邻;东和东南方向自马甸桥起向西,沿北三环路、新街口外大街、西北护城河,绕过北京北站(属西城区),沿南长河、北京动物园西墙、向南沿三里河路经木樨地大桥、永定河引水渠,顺公安大学西墙与西城区交界;南沿莲花池东路南侧、莲花池西路东南侧,至吴家场向南形成一个尖角,再沿吴家场居民区西侧折向北,沿莲花河向

西至玉泉路,与宣武区、丰台区接境;西南以玉泉路、七二一医院南侧、田村山南路南侧、廖公庄西侧、南辛庄西侧,向西北方向沿白塔山、香炉峰南坡、白石岗到克勤峪,与石景山区相邻;西从克勤峪起,向西北方向沿打鹰洼、五台山、蘑菇帚、东山、锯齿山、马鞍山、萝芭地、阳台山,与门头沟区交界;西北、北和东北方沿大风口、小风口、老爷山西北侧,再向东经梁家园、后沙涧、辛力屯和双塔村等地北侧,沿北沙河河道,向南经昌平县老牛湾西侧、南沙河河道,再经袁家坟、小牛房、唐家岭和西二旗等村东侧,向东沿新都路、新都居民区、“建材城”、华都啤酒厂北侧,折向西南经西小口、黑泉、河北村东侧,与昌平县毗邻。辖区呈不规则平行四边形,东、西两边长于南、北两边。东极点河北村与西极点阳台山相距约29公里,北极点双塔村与南极点吴家场相距约30公里。

区政府驻海淀大街17号,东南距天安门广场11.4公里。

海淀区

海淀区地势地貌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米;最低处为清河镇东的黑泉村,海拔35米左右。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有大小山峰60余座;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只有香山北面的打鹰洼主峰山峦向东延伸,至望儿山止,呈东西走向,把海淀区分为两部分,习惯上以此山为界,山之南称为山前,山之北称为山后。

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公里,主要水系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水面,占北京市湖泊总数的20%;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占北京市水域面积的41.28%,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均列北京市各区县之首,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海淀区气温降水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为-21.7℃,7月份平均气温为25.8℃,最高气温为41.6℃。年日照数2662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8.9毫米,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65.1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海淀区植被分布

受地貌、气候、土壤等备件的影响,区内植被呈垂直性分布规律。海拔800米的中山地区,一般生长着刺玫等野生植物,覆盖率达60-70%;海拔300-800米的低山地区,主要为油松、山杨等人工栽培的林木,覆盖率达30-40%;海拔70-300米之间,多为人工栽培的苹果,梨、杏等果树和油松、侧柏等;平原地带主要是农田栽培,以蔬菜、水稻、小麦为主,此外还种植有杨、柳、槐、榆等树木。

海淀区自然风景

海淀区地处北京的上风、上水,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人居环境良好。区内有各类文物点7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西山山秀林密,古木参天。凤凰岭、阳台山、鹫峰、百望山并列其间;南沙河、京密引水渠、昆明湖、玉渊潭等水域点缀其中。海淀区还开发建设了阳台山、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和翠湖水乡风景区。2004年海淀区获得“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相关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的历史沿革

燕园街道成立于1981年12月。辖区即北京大学校园,受海淀区政府和北京大学双重领导,属于大院式街道。1996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中关园北、中关园南、4~7公寓、燕东园、燕南园、朗

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的历史沿革

燕园街道成立于1981年12月。辖区即北京大学校园,受海淀区政府和北京大学双重领导,属于大院式街道。1996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中关园北、中关园南、4~7公寓、燕东园、燕南园、朗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北平市北郊区。北京解放后,属十四区第12乡,后与北太平庄、海淀、清河合并为大社。1963年4月成立五道口街道,1968年3月改称东升路街道。因与东升乡名称相同,1991年1月1日改称学院路街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北平市北郊区。北京解放后,属十四区第12乡,后与北太平庄、海淀、清河合并为大社。1963年4月成立五道口街道,1968年3月改称东升路街道。因与东升乡名称相同,1991年1月1日改称学院路街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的历史沿革

青龙桥街道成立于1963年。1996年,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辖挂甲屯、南一院、西苑、宫门前、一亩元、福缘门、大有庄、骚子营、青龙桥、安河桥、功德寺、厢红旗、肖家河、树村、化工研究院、

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的历史沿革

青龙桥街道成立于1963年。1996年,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辖挂甲屯、南一院、西苑、宫门前、一亩元、福缘门、大有庄、骚子营、青龙桥、安河桥、功德寺、厢红旗、肖家河、树村、化工研究院、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9年置沙窝乡,1956年并入玉渊潭乡,1963年3月成立万寿路街道。1996年,面积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7万人,辖翠微路、翠微北里、翠微南里、翠微东里、翠微西里、翠微中里、电子部万寿路、电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9年置沙窝乡,1956年并入玉渊潭乡,1963年3月成立万寿路街道。1996年,面积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7万人,辖翠微路、翠微北里、翠微南里、翠微东里、翠微西里、翠微中里、电子部万寿路、电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9年建马神庙乡,1957年4月改马神庙街道,1958年与玉渊潭公社合并称玉渊潭街道,1963年4月重新设立甘家口街道。1996年,面积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1万,流动人口1.6万人,辖甘家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9年建马神庙乡,1957年4月改马神庙街道,1958年与玉渊潭公社合并称玉渊潭街道,1963年4月重新设立甘家口街道。1996年,面积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1万,流动人口1.6万人,辖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