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乌海市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的历史沿革
从卓子山岩画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海南地区曾留下过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足迹。奴隶制解体前后的夏、商、周时期,也曾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区活动。秦长城、汉墓地、明烽隧遗迹的存在以及青铜剑、铁芯箭、金属镞的出土说明,历史上这里曾经是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边关战场。夏、商时(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今海南地区为渠搜、鬼方民族游牧地。
西周至春秋时期(前11世纪~前476年),今海南地区为猃狁游牧部落地。
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14年),今海南地区为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所据。
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武灵王臣服西河(古为河南地,即内蒙古黄河以南地区)楼烦,辖今海南地区。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攻打匈奴,迫使匈奴向北退却700余里至阴山之北。从此,今广大的鄂尔多斯地区成为秦王朝版图内的一部分。秦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有四郡:北地郡(今鄂尔多斯西南、宁夏以东地区)、六中郡、上郡、九原郡。在这四郡所辖境内,约建三四十县。秦始皇曾经进入北地郡,巡视北边。今海南地区归北地郡。
在楚汉相争的岁月里,群雄逐鹿中原,边郡已无力据守,匈奴头曼单于的儿子——冒顿单于在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基础上,“东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至此,北地郡所辖的今海南地区也随之成为匈奴的游牧地。
西汉初年,在北地郡地域设朔方郡(郡府治所在今杭锦旗独贵塔拉一带)。今海南区属朔方郡沃野县辖地。
三国时期,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等郡地沦为匈奴的游牧地。继之多个少数民族进入这一地区。直至东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羯族石勒吞并了北方诸族的势力,建立后赵。其时今海南地区为后赵所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0年),氐族苻洪建立前秦。后传至苻坚统一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其时居于河套境内的铁弗匈奴酋长刘卫辰归附了前秦,今海南地区为前秦所统。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前朝诸郡,而设置州县。其时今河套地区为丰州辖境。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把所置州改为郡。其时海南地区属灵武郡的灵武县管辖。
隋末,今海南地区成为突厥的游牧地。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全国行政区划为十道,道以下设州、郡、县建制。关内道所辖的灵州,承隋朝灵武郡辖地,领黄河由南向北东岸狭长地带,拥有今鄂托克旗西部及海南地区。
西夏国时期,建都兴庆府(今银川市)。今海南地区属西夏国辖地。
元代,行政统属地以行省建制,省下辖路、府、州、县四级政权。其时今海南地区属甘肃行省宁夏府管辖。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军将河南王扩廓帖木尔部打败,收复河南地,其后在收复的河南地域设置卫所,当时今海南地区属宁夏卫辖境,隶陕西统领。
明朝后期,今海南地区皆入鄂尔多斯部。
清王朝统一之后,对内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建制。今海南地区属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旗)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将归绥道改为归绥观察使,行政权统辖,仍以盟旗旧域为界。
民国2年(公元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归化城副观察使改为军政厅和军民厅,并以绥远城将军为行政长官,脱离山西省管辖,成为绥远特别行政区建制。其时,今海南地区属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绥远省政府在黄河以东,鄂托克旗地区建立沃野设置局,今海南地区为沃野辖地。
民国26年(1937年),将沃野县及沿河地域划归宁夏省,更名陶乐县。其时,今海南地区属宁夏省陶乐县辖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海南地区属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第三区(今阿尔巴斯苏木)。
1952年12月,宁夏省同意将陶乐县境巴音陶亥乡的渡口村和雀儿沟以北、三道坎至王元地区域划规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4年12月23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研究决定,建立伊克昭盟人民政府桌子山矿区办事处。
1956年6月1日,在筹委会工作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伊克昭盟人民委员会驻桌子山矿区办事处,驻地拉僧庙。矿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478人。
1958年1月28日,原桌子山矿区办事处撤销,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同年9月1日,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决定将矿区人委委托鄂托克旗领导。
1959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变隶属关系,划规伊克昭盟管辖,改为县级建制,同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划巴音陶亥农场和3个生产队归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管辖。
1961年7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海勃湾市,驻地海勃湾,为伊克昭盟县级直辖市。撤销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其区域为:东至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千里山以西,南至鄂托克旗巴音陶亥乡原界石嘴山渡口,北?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039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梁冀跗旖唤绱锢崭稻嗬牖坪右远?4华里的地方,西以黄河为界,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公里。
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乌达市和海勃湾市,设置乌海市。
1976年1月10日,乌海市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今海南区)3个办事处。
1979年12月13日,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办事处改为3个区,执行国家县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同时,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区。
1997年3月18日,原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所辖巴音陶亥乡划归海南区管辖。
1997年,海南区辖5个街道: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拉僧庙街道、老石旦街道、公乌素街道。区政府驻拉僧仲。
2000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
2005年,海南区辖2个街道、3个镇、2个乡: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老石旦镇、拉僧庙镇、公乌素镇、巴音陶亥乡、东风乡。
2006年乌海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海南区将5个乡镇(乡2个、镇3个)调整为3个镇:原东风乡和巴音陶亥乡合并组建巴音陶亥镇,镇政府设在原巴音陶亥乡政府所在地;原老石旦镇和拉僧庙镇合并组建拉僧庙镇,镇政府设在原拉僧庙镇政府所在地;保留公乌素镇。
相关参考
因地处苏海图而得名。“苏海图”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红柳之地”。1960年5月设苏海图城市公社,属乌达市(1976年改乌达办事处)。1981年4月更名为苏海图街道。1996年?,面积11.9平方千米,
因地处苏海图而得名。“苏海图”系蒙古语译音,意为有“红柳之地”。1960年5月设苏海图城市公社,属乌达市(1976年改乌达办事处)。1981年4月更名为苏海图街道。1996年?,面积11.9平方千米,
海勃湾区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春秋时期为白翟(即猃狁之族)牧地。战国时期属林胡牧地。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将中国分为三十六郡,海勃湾区隶北地郡。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海勃湾
海勃湾区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春秋时期为白翟(即猃狁之族)牧地。战国时期属林胡牧地。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将中国分为三十六郡,海勃湾区隶北地郡。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海勃湾
乌达区建制沿革春秋战国时代,秦武王时期,乌达地区为义渠戍国(西戍之一)管辖,初次形成乌达与海勃湾以黄河为界,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秦昭王之母)杀义渠戍王于甘泉宫
乌达区建制沿革春秋战国时代,秦武王时期,乌达地区为义渠戍国(西戍之一)管辖,初次形成乌达与海勃湾以黄河为界,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秦昭王之母)杀义渠戍王于甘泉宫
位于东经110.4°,北纬19.2°,在海南省东部,万泉河下游。1958年由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置琼海县。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名。1992年设市。
位于东经110.4°,北纬19.2°,在海南省东部,万泉河下游。1958年由琼东、乐会、万宁三县合并置琼海县。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名。1992年设市。
今张村镇境域,明清时期属辛汪都三里。英租威海卫期间属第五总董区。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属威海卫行政区第三自治区。1940年8月,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成立,属里口区。1945年9月,属威海卫市里口区
今张村镇境域,明清时期属辛汪都三里。英租威海卫期间属第五总董区。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属威海卫行政区第三自治区。1940年8月,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成立,属里口区。1945年9月,属威海卫市里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