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历史沿革

Posted 苏木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为雁门郡之微外地;明为蒙古族察汗部。

清为正红旗、正黄旗的北部。

民国年间归绥远省。

1949年并入绥东四旗中心旗。

1954年将正红旗、正黄旗、陶林县、集宁县各析一部分置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5年2月,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新民区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1956年1月,又将新民区和土牧尔台区东方乡的苏合少、刘家沟两村划归苏尼特右旗。

1957年11月,将集宁县大西沟、大六号、贲红、高茂、曹不汗、高玉梁、黄羊城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8年6月,将四子王旗所属海青花、三井泉、大西村、土城、明乐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8年3月,撤区划乡,将32个乡镇划为22个乡镇,同年10月把22个乡镇划为6个人民公社、1个镇公社。

1962年5月,将6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9个人民公社。

1967年,改称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

1971年,旗人民政府从土牧尔台迁往白音察干。

1981年6月,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改称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政府。

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苏木)人民政府,时辖21个乡(苏木)镇。

1997年,察哈尔右翼后旗辖20个乡(苏木)镇。

2000年,察哈尔右翼后旗辖2个镇、3个苏木、15个乡。

2003年,察哈尔右翼后旗辖5个镇、4个乡、5个苏木。

2006年,辖7个苏木、乡、镇,85个嘎查、行政村。

2012年,恢复大六号镇。调整后,察哈尔右翼后旗辖5个镇、2个苏木、1个乡: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贲红镇、大六号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勒乡。

相关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为蒙古族察哈尔部落游牧之地。清天聪年间编为察哈尔正黄旗。民国年间隶属绥远省。1948年,绥东四旗相继解放,成立了绥东蒙旗办事处。1949年建立了新的正黄旗,旗政府设在八苏木的印上(现巴音塔拉乡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为蒙古族察哈尔部落游牧之地。清天聪年间编为察哈尔正黄旗。民国年间隶属绥远省。1948年,绥东四旗相继解放,成立了绥东蒙旗办事处。1949年建立了新的正黄旗,旗政府设在八苏木的印上(现巴音塔拉乡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乌拉特后旗人类先祖活动的踪迹,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从战国时起,这里就是匈奴牧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乌拉特后旗人类先祖活动的踪迹,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从战国时起,这里就是匈奴牧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历史沿革

“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它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1649年,清政府设鄂尔多斯左翼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历史沿革

“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它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1649年,清政府设鄂尔多斯左翼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的历史沿革

卓资县,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尧旧冀州,虞舜时属并州。西周时属于并州代国,东周时为林胡、楼烦地。战国时期属于赵国云中郡。秦初分属雁门、云中郡。后为匈奴地。西汉到东汉属定襄、雁门郡,东汉末年到三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的历史沿革

卓资县,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尧旧冀州,虞舜时属并州。西周时属于并州代国,东周时为林胡、楼烦地。战国时期属于赵国云中郡。秦初分属雁门、云中郡。后为匈奴地。西汉到东汉属定襄、雁门郡,东汉末年到三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历史沿革

化德县境域从战国至两汉属匈奴漠南之地,三国两晋时隶属鲜卑,隋、唐、五代隶突厥、契丹。辽朝为西京道奉圣州属地,金朝先后为西京路宣德州、抚州属地,元朝为蒙古游牧地,属兴和路管辖。明朝时仍为蒙古游牧地。清朝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历史沿革

化德县境域从战国至两汉属匈奴漠南之地,三国两晋时隶属鲜卑,隋、唐、五代隶突厥、契丹。辽朝为西京道奉圣州属地,金朝先后为西京路宣德州、抚州属地,元朝为蒙古游牧地,属兴和路管辖。明朝时仍为蒙古游牧地。清朝